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香港水墨之我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3 18:01:48 | 文章来源: 李文子的博客

文/李文子

一下被“西皮流水”带走拉。。。听了两段;棋盘山,白蛇!

忽觉得香港水墨像“散板”。不是“慢板”,不是“导板”,“原板”更谈不上。不相弃捐,功不唐捐,有点摇,有点风格。

我看的是上海美术馆的展览。非常“现代”,基本都活着的艺术家。也有水墨探索的东东,装置、影像,还有综合材料的一些。我比较喜欢的《笼景》(倒数第三张),因无画册可卖——所以只粗略谈些感受。

1)传统部分以书法为主。香港书家偏重形式,字写的好的并不多。尤其结体,过于注重“艺术性”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走甜,字的法度不太严;

2)画的部分更有意思。有很多材料、工具的使用:譬如,给《芥子园》安上耳机;再譬如,古典山石前装一束霓虹,很炫、很酷的效果。也算尝试吧,DV、多媒体毕竟是最时髦的介质;

3)电脑喷绘的不少。一些字画显然是处理过的,不能近了看。故称不上创作,叫PS合适些。以后没有艺术家,PHOTOSHOP之类掌握得好,基本可以“数码”;

4)受日本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纸,1/3的作品用的是日本纸,甚至画框也有国内没有的。皮糠纸、花瓣纸,包括洒金,影响并制约内容的表达。染和皲也不多,线条往往利索;

5)彩墨不多见。有两幅印象深刻,一个是刘国松的,一个丁衍庸的,后者的《鸡同鸭讲》,非常有趣!我猜“色”的使用跟本土艺术家多有关系。港味水墨算岭南分支之一种,神遇而“色”化;杨善深的我不怎么欣赏;

6)行为水墨和立体水墨是我看到的新鲜。也是我认为出彩的地方。有一组类雕塑的书法装置,十余件,颇似朱铭的“写意”以及杨东风的“造形”。《笼景》、《恐龙》也好,晶莹剔透有如内画,由不得想粤港的“罩文化”;

7)新时空,新曙光,展览是这样宣传的。该说不说,半个世纪的水墨编年,香港有它独擅的胜场。最具装饰性,最富实验感,最不状形,最敢在混合媒材上下夹子。。。港人的融通、汇新正如它的腿蛋治,有板无眼,自生自撒;

8)非水非墨非学院,是我的总体感受。香港的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个伪概念。即或后现代,也有非常不“消解”的地方。香港便是香港,香江客语、半岛奶茶——连艺术都重实践轻理论,我们想象的传承和教旨是不存在的。

总之吧,一种独特的审美。不需要放之四海,不要什么话语权,更不强调西皮、中皮,只是流水。过板开唱,有曲可以无人。这样的散漫也是不多见的。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