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艺术是一个概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8 16:08:45 | 文章来源: 刘逸鸿的博客

文\刘逸鸿

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是由概念构建的。

学习任何一样知识的时候,要对“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才能彻底弄清最基础的概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基础的概念有了透彻的了解,剩下的就只是对概念的组合运用而已。

对概念理解得模糊或是错误,会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陷阱和障碍。

很多表象不一样背后是一样的原理。

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概念。

你要学习的是概念,然后再去应用这些概念。

人用“概念”组织思考,“概念不清”是一个人脑子不清楚和逻辑混乱的根本原因。

人们在认知世界,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创造了概念。有很多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被修正或丢弃。

被丢弃的概念并非一无是处,因为进步的过程本质就是不断的试错。

我们认知这个世界充满了困难。

我们不停地修正增补一些必要的(或者至少是暂时必要的)概念、弃用那些错误的、不必要的概念,就是为了能够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

脑子清楚即没有“混淆视听”的概念。

实际上,学习任何学科的时候,该领域中的专有概念是最重要的。

不夸张地讲,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

看着房子的时候,不会觉得砖头有多么重要;

但是对盖房子的人来说,砖头分为好多种,完成不同的功用……这就是内行和外行的区别。

于是,开始学习任何一样东西的时候,要做好准备“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才能彻底弄清那些最基础的概念”;

并且要知道在这上面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都不过分,因为,对基础的概念有了透彻的了解,剩下的就只有组合运用而已了;

我们认知这个世界充满了困难。我们不停地修正增补一些必要的(或者至少是暂时必要的)概念、弃用那些错误的、不必要的概念,就是为了能够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

我们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之间就好像有一层毛玻璃一样,我们把我们所应用的概念打磨的越准确,就相当于把那层毛玻璃打磨得越来越透明,而我们可以把这世界看得越来越清楚。

但是,如果让一些错误的、没必要的概念死灰复燃,本质上来看就好像是不仅把那层毛玻璃变得更厚更不透明一样——即,所谓的“混淆视听”。

其实,我们常说某个人“脑子清楚”,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指那个人脑子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没有必要的、毫无根据的、甚至是混淆视听的概念,抑或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哪些概念是那样的,乃至于一切在他脑子里“非常清楚”。

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把目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但你能体会到那其实是错误的、甚至是完全没必要的概念留言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有更多的思考。

很小的时候,母亲教我如何看书。她告诉我,其实,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背后是一样的东西。这句话非常拗口。

她接着告诉我,“你看,这是数学书,这是物理书,这是化学书,不一样吧?那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我马上说,“都是书!”她不理我,接着说:

这些书里说的好像不是一回事儿,但,它们讲述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教科书里最重要的是概念。你以后就知道了,所有知识的核心都是概念。拿来一本书,你要学的就是其中的概念,然后再去应用这些概念。所以,教科书讲述知识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从初级概念开始讲起; 告诉你这个概念究竟什么含义; 这个概念与其它概念有什么同异之处; 应用这个概念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有哪些,经常出错的地方都是什么; 然后就是大量的练习让你应用这个概念。 我大概听懂了。然后母亲又告诉我说:

所有的概念实际上都很简单。但是,有的时候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很多重要的概念,要等到大量应用之后,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还有一点就是,有些概念的学习,需要等到将来学到更深入的概念才能回过头来想得更明白更全面。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总是最终一知半解而已的原因——他们从来都不曾遇到机会去反刍过去学习的概念,因为他们没坚持到学得足够多。

许多年之后——甚至是在我教书许多年之后,我才发现一直以来自己学习、读书并不觉得辛苦,跟母亲很早教会我怎样读教科书有关,并且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有点像会游泳的人所经历的那样。有的小孩子很小就学会了游泳,并且身边的人都会游泳,于是就认为人人都会游泳。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完全不懂水性的人,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竟然”有人不会游泳。

我读书也是如此。

所以,我居然用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原来我的很多学生最根本的学习障碍在这个地方——这个从未有人曾经提醒过他们的小方法。

我很兴奋,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这件事儿。结果,她竟然根本就不记得。等我亢奋地把我的想法说清楚之后,她叹口气说,“按你这么说,用你们小年轻的话来讲,那我还真的挺牛×的啊!”我赶紧说,“那当然,你多伟大你不知道……”

不知道“上学”和“学习”不是一回事儿的人,其中一些可能会因为自己有博士学位就瞧不起中专毕业的人;

反过来,另外一些可能会因为自己只有中专文凭而憎恨那些有博士学位的人……

不知道“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看法”之间的区别的人,要么可能迷信权威,要么可能把自己当作绝对权威……

很多学生讨厌历史课,其实只不过是没弄明白“历史”与“历史书”之间的重要差异……

最终,永远是那些能够把概念区分清楚、定义清楚的人才能够想清楚,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华盛顿他们一帮人想明白了“三权”是可以分开的,于是造就了今天的美国;

邓小平弄清楚了“政治”与“经济”是可以分开的,于是造就了今天的中国;

艺术,作为一个"概念",一直被不断的重新定义,重新赋予其内涵和意义,但是在今天,作为一个概念的艺术之定义已经终结,艺术实践本身就是概念实践,就是直面自身作为概念存在的真相,艺术实践在直面和解析世间一切概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艺术”的功用,由此,艺术作为一种理性的社会生产实践的真正可能性才可以打开。

今天, 艺术不再有边界,艺术已经无所不包,以至于没有什么不是艺术,这是出于一种描述性视角的对当代艺术状况的事实判断,但是,这并不能说艺术已经超越了作为一个概念的存在,艺术有其边界,所以,今天的艺术才可能去“跨界”,艺术是其独特性,所以,他才有意义和价值,这个边界和价值不是本文要说的内容。这里,我只谈作为概念的艺术。艺术,是一个概念,但是这个概念是可以肢解一切概念的概念,是可以洞察和包容一切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不能被定义的概念。换言之,艺术要直面一切概念本身,在对一切概念的质疑和反思与颠覆中实现自身概念的积极内涵,艺术作为一个概念,要保证自己的绝对自足和自我完成状态,这样这个作为概念的艺术才有继续存在的合法性,“艺术”这个概念才有积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从而拥有其绝对的主体存在价值。

在艺术实践中重提“概念”,不是要回到西方1970年代的概念艺术,或者我们曾经的“点子艺术”上去,而是期求一种艺术的思想生产力。在文化产业化与日常生活泛美学化的历史境遇下,艺术——如果这个词还有特殊意义的话——存在的必要性就是能够在这个境遇中反思这种境遇,使这种境遇不再显得理所当然,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艺术就先要声明自己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内涵和边界。明确的概念是对复杂属性的一个概括性提炼,因此,概念的落地非常困难,艺术的困境不是来自别的,而是来自自身的概念模糊,但是,当我们想去赋予艺术一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概念是无法穷尽艺术的可能性的,没有概念能去概括未发生的一切可能性,而艺术,面对的正是这可能性,这里,我想给艺术定义一个概念:艺术就是质疑,反思,颠覆,重组一切即成概念的生产实践。

这就是艺术,也即是艺术作为生产实践在当今的价值。艺术必须把自身放在对一切概念的反思的维度上才不至于被同化进日益文化产业化与泛美学化的生活领域。对于艺术来说,激进并不在于政治立场和实践的层面,而在于保持某种彻底重新理解世界的可能,即另一种世界观的可能,要想到达艺术的这种激进的先锋性和前卫性,艺术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身份所带来的职责,去质疑,反思,颠覆,重组一切即成概念,当然,包括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艺术”之自身。

因此,正如批评家鲍栋所言:“艺术的激进是一种哲学的,或者说理论的激进。在这里,概念能够担当的或许就是提供一种最低限度的世界观,让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思现有世界观定义下的现实。只有在这种彻底反思的前提下,感性才是有意义的,也才是可能的。强调概念也不是拒绝物化形式,因为任何概念都是物化的,即使是意识中的词语,也已是一种物化形式。但必须警惕的是概念与其形式之间的约定俗成关系,概念总是物化的,但是经过形式物化之后的概念通常都会变成常识,而常识往往是思想的封闭状态,导致一种不反思的状态。”

强调概念最终还是为人们所说的“创造力”寻找一个基础,创造并不是来自神启或本能,而是以思想的自觉更新为基础的,而思想的更新则总是发端于对某个概念的重新认识,或者某个新概念的出现。强调概念也是在强调创造与批判的统一,创造一个概念,即是批判既有的概念。某个微小概念的变化会带来整套话语的革新,以至于最终引发现实世界的改变,因此可以说,世界是被世界观所改变的,而世界观则是被具体概念改变的。

一切构建与变化都源于某个念头,一切的现实都是我们对那个念头所处的深奥复杂的世界的概括,此谓“概念”,这个念头所在的世界被头脑复杂的人给演绎成“精神,心灵,灵魂,心智,”等无穷的令人无法理解的空洞概念。。。。大谈“观念”的“当代艺术”,我请问你,什么叫“念”,你能给“观”和“念”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吗?概念都没有,何谈“价值”“意义”“思想”这些更重要,更深刻,更复杂的东西呢?

若干年前,栗宪庭先生曾经说:“重要的不是艺术”,若干年前,易英先生说“力求明确的意义”,若干年前,邱志杰老师提出了“后感性”“总体艺术”。。。是的,重要的不是艺术,是的,艺术应该有明确的意义,是的,也许追求意义是全盘错误的建构,是的,也许后感性和总体艺术,观念艺术,实验艺术,当代艺术,概念艺术,后现代艺术,什么什么的都说的没有错,他们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什么价值和意义,思想和精神,我们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我们也许只是需要一个特别简单清晰明确的概念,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前提,还交流讨论个什么?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获得明确清晰的概念非常之艰难,艺术实践与艺术交流才有其存在之价值和意义,因为,艺术实践去质疑,反思,颠覆,重组一切即成概念,其最终目的不过就是要打开被一切概念所蒙蔽和捆绑的现实背后的那个巨大的未被我们的狭隘理性思维所意识到的巨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相信,一切都是明确清晰井井有条的,一切都有其存在之边界,属性和价值,一切都给我们人的生存带来快乐和意义,波普尔把那个世界定义为一个动听的概念----“世界3”。

那正是真正的艺术家在艺术生产实践中所要追求的世界。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