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歌剧“看家戏”《波希米亚人》8月来沪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18 14:43:01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歌剧“看家戏”《波希米亚人》8月来沪

作品讲述了诗人鲁道夫与绣花女咪咪之间纯粹的爱与自由

有人说:“如果要认识一个真正的普契尼,就一定要看《波希米亚人》。”作为普契尼38岁时的一部作品,《波希米亚人》几乎就是大师人生的影子与青春的祭歌。作为普契尼经典歌剧《波希米亚人》的首演之地,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将于今年8月4日、6日携该作首次登陆中国,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两轮。昨天下午,上海大剧院以解析讲座的形式为此次演出预热。“这部角色鲜明的歌剧,堪称普契尼作品中音乐最为丰富的一部。自然、朴实,又不失浪漫。”男中音歌唱家张峰说。

耗时三年来沪再现“原汁原味”

这部堪称意大利歌剧“看家戏”的作品诞生于1896年,又名《艺术家的生涯》、《绣花女》,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四幕歌剧。当年,普契尼自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穷困潦倒,对于流浪的生活有着切身体验,直至1893年,普契尼写作的玛侬莱斯科上演后大获成功,成了“有钱人”的他才有能力请最好的诗人来合作这部享有盛誉的作品。普契尼年轻、英俊,沉湎于美色,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创作出了这部浪漫而又世俗的作品。

歌剧讲述了巴黎拉丁区四位贫穷青年艺术家充满欢笑、泪水的生活与爱情,其中所蕴含的超脱于物质以外的纯粹的爱与自由,在流传百年之后依然是一种最高贵的精神。发明家爱迪生曾给普契尼写信讲道:“人会死去,政权会更迭,而《波希米亚人》的精神将永远活着。”

1896年,作品由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执棒首演,地点便是在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波希米亚人》以其波澜壮阔的音乐叙事、细致而刻骨的情感内涵、永恒真挚的爱情故事,首演时便受到追捧,直到今天仍传颂不衰。而19世纪末的都灵皇家歌剧院也正是因为托斯卡尼尼的出现以及普契尼两部歌剧《曼侬·莱斯科》以及《波希米亚人》备受世界瞩目,百年皇家歌剧院得以重生。

此次来沪的《波希米亚人》是根据歌剧导演欧亨尼奥·古列尔米内蒂1984年经典版本改编后的版本,将丰富的舞台场景变换融入其中,所有道具均设置在同一个旋转平台上,随着平台的转动,四幕场景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担任此次歌剧指挥的是都灵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贾南德雷亚·诺塞达,其个人指挥履历涉及BBC爱乐乐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鹿特丹管弦乐团等。据悉,此次来沪的外方制作演出团队就超过220多人,耗时三年酝酿准备,就是希望能将意大利歌剧的“原汁原味”呈现给观众。

音乐性格分明质朴而浪漫

对上海观众而言,《波希米亚人》并不为大家陌生,歌剧中著名的咏叹调“你那双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常常作为独唱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出。

1986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将歌剧中的鲁道夫带到了中国观众的眼前,“大块头的帕瓦罗蒂在舞台上显得像个巨人,而鲁道夫却是个有着忧郁性格的男人,但不管怎么说,老帕的演绎还是很投入的。”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倪波路(Paolo Sabbatini)说,三大男高音都演绎过风格各异的“鲁道夫”,可见作品有多么深入人心,“普契尼的作品不像威尔第那样书写英雄故事,他不是‘皇家’的,而是‘人民的歌剧’。”自然、朴实的风格使作品流传甚广。每次演出之后,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路人的哼唱,“意大利人总是热情奔放。”

故事不外乎生死相恋。在巴黎拉丁区的阁楼里住着的四个波希米亚青年,共同过着贫困而乐观的生活,诗人鲁道夫与绣花女咪咪彼此相爱,却又因生活拮据而不得不分开。画家马切洛和旧情人穆塞塔也分分合合,经受着情感的折磨。严冬来临,鲁道夫和咪咪冰释前嫌、真情依旧,却无力改变生活的现况。最终咪咪病重死去,鲁道夫悲痛欲绝。

这是一部音乐性格分明的作品。“音乐为作品中的人物身份、年龄度身定做,就像《茶馆》中的人物那样个性鲜明,并配合得严丝合缝。”男中音歌唱家张峰说。歌剧中的女主角咪咪是个20多岁的女工,身患肺病却不自知,她外表柔弱、声音轻柔,“但在普契尼的这部作品中,女性往往更为刚强。她可以为了爱人能更好地生活,而毅然决然地离开他。而男主角却有着忧郁的性格,声音纤细,越到最后越有感伤情调,需要用气息的控制来歌唱。” 不过,在张峰看来,意大利的歌剧相比其他国家更热情奔放,常常需要将声音靠后。

另外,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上海大剧院还正式启动了“寻找波希米亚人”的活动。据悉,此次演出将在上海招募11名群众演员,共饰演剧中24个角色,该活动报名将持续到7月中旬。届时,被选中的群众演员将有机会与世界顶级歌剧艺术家同台飙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