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哈夏音乐会国际手风琴艺术周”上,各具韵味的手风琴曲勾起了哈尔滨人久远的回忆。百年前,俄罗斯侨民厚重而又带着些许乡愁的手风琴声曾经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特定符号。如今,这场手风琴音乐盛宴让很多市民重拾对手风琴艺术的关注与青睐。
但深入了解,记者却发现,哈尔滨手风琴教育的现状陷入了AB面的尴尬。A面———手风琴演奏水平历史久远、水平很高。B面———民间手风琴教育师资匮乏,考级为主、缺乏推广。
【火】
哈师大传媒学院张德瀚老师凭借自己创作、演奏的《天高云淡》荣获室内乐组一等奖
建国以来中国选手首次在国际级手风琴大赛中获室内乐组一等奖
8月7日至10日,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的“2010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暨国际手风琴比赛”在哈师大校园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著名手风琴教育家、演奏家经过认真细致的评审和遴选,哈师大传媒学院教师张德瀚凭借演奏的原创作品《天高云淡》从中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乌兹别克等国近2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室内乐组一等奖。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选手首次在国际级手风琴大赛中获得室内乐组一等奖,其指导教师哈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宏宇教授荣获最佳艺术指导奖。赛后,张德瀚随即收到香港中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年内分别在香港大剧院和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室内乐演出邀请。
各国手风琴演奏家同台竞技勾起哈尔滨人温暖回忆,更有国外粉丝专程组团来欣赏世界各国最高水平的手风琴演奏
本次“艺术周”堪称国内最高级别手风琴艺术盛会
据王宏宇介绍,此次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评委、演奏家、嘉宾及选手500余人云集哈尔滨,参加演出、比赛、讲学及观摩活动。这场堪称国内最高级别的手风琴艺术盛会,吸引了国内外乐坛及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甚至有国外粉丝组团专门来欣赏手风琴演奏。
王宏宇告诉记者,“艺术周”开幕前,一家旅行社给他打来电话,询问哈夏音乐会是否有“尤里·希什金”的演奏会,“我这有16个美国人‘打飞机’过来看演出”。据说,这16位“追星族”是在美国的网站上看到演出信息后,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看一眼希什金的演出。“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除了明星演唱会,很少有人会追着哪个演奏大师跑。”王宏宇说。可见哈夏中的“明星示范效应”十分显著。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手风琴艺术活动和赛事,其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了钢琴、小提琴等其他热门乐器的比赛,原因是国外手风琴艺术爱好者的数量非常庞大。近几年,伴随着中国手风琴艺术与国际的接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先后举办了共计十余届的国际级手风琴艺术节及比赛,但是像本次在哈尔滨举办的“国际手风琴艺术周”这样高规格和大规模的活动还没有。
极具表现力的手风琴演奏也勾起了许多哈尔滨人久远的记忆。演出结束后,听众起立、鼓掌,久久不愿散去。71岁的陈其是一名退休干部,年轻的时候爱唱爱跳,也拉过几年手风琴。他回忆:“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街头巷尾听到悠扬的手风琴声。很多在哈的俄罗斯人都会拉手风琴,很多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曲都是用手风琴伴奏的。”“我们几个同事和一个俄罗斯老师学手风琴,经常得到单位演出的一等奖。”一些有阅历的哈尔滨人回忆:据老一辈讲,或远或近的手风琴声曾经是哈尔滨非常有特色的标志,很多俄罗斯侨民用手风琴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十分感人。
曾经当过音乐老师的吴美清回忆:“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的学校音乐课上,手风琴还是很普及的伴奏乐器,学生们经常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合唱歌曲。”
【冰】
上世纪80、90年代考级热,学习手风琴风靡一时。但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让孩子们渐渐丧失了对手风琴学习的兴趣
考级之痛:从热的“发烧”跌至绝对“冷门”
“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特别流行手风琴考级。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学手风琴,在哈尔滨拉手风琴十分时尚。”王宏宇回忆道,“那时候一个老师要教30多个学生,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个别老师有100多个学生,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考级,和其他乐器一样,手风琴也深陷其中。与考级相关联的加分、特招,让家长们趋之若鹜。除了个别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以外,更多的孩子都被逼着、赶着学起了手风琴。一位当年同时教过34个学生的手风琴老师说:“手风琴要想学成大约8-10年,周期比较长,和钢琴相比,它还需要力度,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相对更枯燥、难以掌握。”盲目参加考级,让本就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无趣,孩子们对学习很抵触。原有的兴趣渐渐消弭,抵触、麻木让授课十分困难。背离了音乐本质的音乐教育,很快丧失了生命力,随之出现的是考级之后的彻底放弃,课程在家长与孩子抗衡当中被迫中断。
“到了2000年左右,民间的手风琴教育就已经衰落。唯一保持的是高校的手风琴专业,但每年只有有限的名额。原本极端火爆的手风琴热渐渐淡去,民间的手风琴教育逐渐萎靡。上世纪80、90年代是哈尔滨手风琴的绝对辉煌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随后的冷落。”王宏宇对于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触和慨叹。
这几年,随着音乐教育的回暖,想学手风琴的越来越多,但与之对应的是专业老师凤毛麟角、手风琴学习班难寻踪影
冷热之巨:民间手风琴教育几乎空白
上个月,张女士带着12岁的女儿听了一场“手风琴艺术周”的演奏专场。时而明快、时而低沉、时而雄壮、时而幽怨的手风琴声让张女士的女儿如醉如痴。演出后,她强烈要求要学手风琴。张女士赶紧到处给孩子找手风琴学习班和老师,但却十分失望。“我家附近和孩子学校附近的音乐学校我问了遍,大多数都没有手风琴班或老师,个别学校因为担心学的人少只是登个记。”
记者从南岗、道里10余家音乐学校了解发现,没有一家开设手风琴学习班,其中2家可以帮忙联络到老师,但必须到老师家上课。一位音乐学校负责人介绍:“好多年都没人开手风琴班了,以前是因为学的人太少,现在是因为教的人太少,学生数量不够老师根本不会来。”
记者从市群众艺术馆了解到,目前该馆有1名手风琴老师,但由于平时要策划、参与很多群众演出任务,授课时间很难保证。
王宏宇非常了解哈尔滨市的手风琴教育状况,他介绍:“目前,我知道的专业手风琴老师不会超过20个,还有一些可能我不熟悉的老师,但数量也是凤毛麟角。”“手风琴艺术要推广,民间力量极其重要,师资的匮乏是问题之一。”
采访中,一些社会学家也纷纷呼吁:音乐是超越国际的特殊语言。哈尔滨作为历史悠久的音乐名城,与手风琴这一独特的乐器有着不解之缘。大力推广手风琴艺术,关注、充实手风琴民间教育,对于丰富哈尔滨市文化内涵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