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杨浦中小学生公益教育 学生“挑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8 10:57:09 | 文章来源: 青年报
  中小学生最乐意参加“假期儿童服务”等“时尚”公益活动,对“助残”及“扶贫”缺乏兴趣。如果参加公益活动,43%的中小学生的公益动机是“增加社会经验”。昨天,在由九三学社杨浦区委员会、杨浦区教育局、沪上多所高校等共同举办的“知识杨浦九三论坛”上,一份刚出炉的关于杨浦区中小学生公益教育的报告揭示了中小学生接受公益教育的真实现状。据悉,这份调查选取了杨浦的3所中小学作为抽样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65份。本报记者 范彦萍

  六成学生乐意参加公益活动

  根据这份调查显示,在回答“你是否了解公益教育”时,回答“了解”的占8%,“不太了解”的占61%,而“不了解”的占31%。

  有趣的是,尽管公益教育的普及率不是很高,但在回答“若有公益实践的机会,您是否愿意参加”时,回答“愿意”的占大多数,占到61%,回答“一般”的占39%,而“不愿意”的百分比为0%。这说明,虽然现在中小学生的公德心、公益心呈普遍下降的趋势,但是没有人会真的拒绝公益,这就更体现出公益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43%为了“增加社会经验”

  调查报告显示,如果进行公益实践的话,该区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出发点是“增加社会经验”,这一比例高达占43%;其次是视公益为“学习的一部分”,占29%;“提升美德”和“实现理想”相同,各位14%。

  报告撰写人姚益兵分析说,由此看来,杨浦区中小学生参加公益实践大多是出于学校的安排或者增加社会经验的需要,没有对个人的道德水平提高的期望,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增加社会经验”虽然是参加公益活动的好处之一,但是它多少带有功利的性质,以功利为出发点来对待公益怎么可能真正从公益中获得教育呢?而‘学习的一部分’则视公益为义务,这两者其实都没有了解公益的实质。因此,我们公益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上,应该加强孩子们的公益意识,以及公益实践的主动性,而不是把公益看成是一个被迫的行为,或者是增加社会经验的途径。”

  在如何提高公益实践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杨浦区的中小学生则大都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其中,选“活动加训练”的占50%,选“亲身实践”的占39%,选“老师授课”的最少,只占11%。

  仅有一成选择助残及扶贫

  给路边的乞丐捐钱、帮助残疾人。对于这些“老套”的助人为乐的办法,在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读书的乐乐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和爸爸参加慈善义卖义拍,还有玩环保游戏,赢取小礼品。

  数据表明,杨浦区中小学生乐意参加的公益活动主要集中在“假期儿童服务”、“环保”、“节能”三方面,分别占“27%”、23%和40%,但是,在“助残”及“扶贫”方面,则有所欠缺,分别只占3%和7%,和前三者差距较大。这表明孩子们对于新型的公益形式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的、相对来说也较为辛苦的诸如“助残”、“扶贫”项目的兴趣不是很大。

  对此,报告的撰写者姚益兵觉得可以理解,参与“助残”“扶贫”项目,需要投入的精力、金钱、情感也相对来说要多一些,因此,愿意投身这两方面事业的人要少一些。但是反过来说,“助残”“扶贫”项目在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关怀,培养人的道德心方面也有其他项目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他建议,在今后的教育中,应该使青少年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助残”“扶贫”等项目上来。

  ■建议

  设定每月一日为公益日

  对于杨浦区中小学生公益教育的现状,姚益兵提出了几大对策,如建议学校在每周或者每月课程的安排上,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观看公益片。还有就是组织有效的公益活动,如设定每个月的某一天为公益日,和附近的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等机构建立固定的联系。另外,邻里间可以形成互助家庭。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