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形象 在平面上全方位呈现
这种做法的问题就出来了。毕加索不停地折腾画中的这些女子,不停地摆弄她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或是女性主义者,认为毕加索的画代表了一个欧洲白种男人对女人的剥削、压榨、施虐和粉碎,这形成了外界后来对毕加索的主要看法。似乎有道理,画里的女的都非常难看,可以以“他不是一个虐待狂,就是一个色情狂”这样来解释毕加索。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如果真的如此的话,现代艺术也太简单了一点。一个变态弄出来点东西,有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大师吗?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事实上毕加索反复摆弄这些女子的人物形象,是想要全方位的,就是从正面、侧面、反面来呈现人物形象。这是一种他从年轻时就有的根本性关切,他的关切,他的关怀,他想做的事,他最关心的事,就是在平面的纸上,能全方位呈现人物形象。
他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建立镜中形象。毕加索跟古典画家不一样的在哪里?他总是要找到突破口,认为仅仅有一面镜子太幼稚,人物的形象和镜子里的形象相互分离的情况是他无法容忍的,他要把这些都合在一起。双面脸成了他晚年作品的商标,半张正面的脸,半张侧面的脸,呈90度。又有人物形象,又有镜中形象。
第三种方法就是反弹的观众视线。委拉斯凯兹的《宫娥》,讲的是画家在画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但这里面看不到国王和王后,他们在镜子里面。画家画了另一个瞬间——小公主带了一群宫娥进来。这个人物从画里往外看,看到了观众从画前方朝里看的一面,暗示了光和角度。这也是多方面呈现人物形象最主要的一个例子。
它还有一个问题,文艺复兴之初就有绘画和雕塑谁优谁劣的问题,雕塑家看不起画家,认为雕塑呈现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物体,而绘画不行。画家对这些雕塑家表示不满,他们要抗争,提出绘画可以全方位呈现物体。聪明的方法就是像提香一样用镜子或其他的手段。这也是毕加索聪明的地方,他非常了解历史上这些画家是怎么处理的。
第四种方法是蛇形人物。这是怎么样的一种人物呢?就是一个人体迅速地扭转,导致这个人身体的前面和背面同时呈现给观众。当然,毕加索不会错过这样的表现机会,他将笔下的人物拧了又拧,搅了又搅,又可以看到女性的胸部和臀部。毕加索画里的线条非常的优美,有人曾把吴道子线描和毕加索的素描相提并论,人们发现,毕加索的线条更加生动、灵动。
关于经典的双面脸 遵循90度的叠加原则
毕加索的晚年作品里面最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双面脸,半张侧面和半张正面,呈90度地叠加在一起。这是他晚年的商标。毕加索严格遵循90度的叠加,这是他自我设定的,如果他在头上做了这样的游戏,那么身体是相对完整的。假设头是这么叠的,身体也这样叠,观众就觉得一片混乱而无法消化。所以媒体上宣传的,或是一些画家讲的,说毕加索的人物是四肢移位的,这都是胡说八道。他画的眼睛和鼻子不会错位,毕加索的游戏是有规则,有章法可寻的。当然,毕加索也有一些例外,这是因为他的想像力可以破坏自己的规则。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多。
事实上,双面脸也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布龙齐诺的《圣母》中可以看到,一半是比较正面的脸,一半是比较侧面的。这个手法古人已经发现了,毕加索做的一切都是有根有据的。这也不是削弱毕加索的原创性和天才性,而是说他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他发现了在平面的纸上和观众玩视觉游戏的奥秘和方法。
毕加索的想像力使他不会老老实实地一辈子遵守这样的规律,他一会超过90度,一会小于90度。大量的媒体和作者都在宣扬毕加索和7个女人的关系,7个女人决定了他的7种风格,这个有没有道理?偶尔有一两个女人对他的风格有一点影响,但是这样的解释太幼稚了,根本不知道毕加索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展览里面最有名的作品《百叶窗前沉睡的女子》,这个是大于90度的两张脸叠加在一起。这个人的脸像软金属一样,感觉可以渗透、可以弥漫。眼睛和鼻子也没有错位,两个眼睛好好地在脸上,只是脸分成了两张,一边是有嘴巴的部分,一边是有鼻子的部分。
总体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画中的这个人多么需要睡觉啊!她可能疯狂了很多天都没觉睡,睡下以后跟死人一样。毕加索怎么叫她都叫不醒。她可以永远这样睡下去,就这么睡吧。这就是毕加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