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关于大学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一是南京大学校方表示,该校110周年校庆接待校友采取“序长不序爵”的原则,只问入学先后,不论官位高低。二是中国传媒大学今年刚结束的艺考中,播音主持专业和表演专业要求考生素颜上阵。校方表示,素颜考试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让考试更加公平。
客观而言,这两所大学的做法,都不是什么大动作——南大只是改变传统的校友接待规则,而传媒大学只是对学生提出不化妆的要求,做到也不难,可是,却被网友赋予了很高的意义。南大被认为是“去行政化”,传媒大学则被赞“倡导教育公平”。
从以上的网友意见,可见公众对大学变化的期待。大学只要有一点向善之举,公众往往都是力挺的。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是否有进一步的行动,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就止于这一“善小”,改天其他大学也把类似的做法学过去,恐怕就很难获得网友的力挺,而变为质疑大学是在做表面文章、作秀了。
是实质性推进去行政化,还是就做表面文章,可以检验南大的,是他们是否能把这一做法推而广之,用到平常的迎来送往中。客观而言,南大对校友不分官位高低、财富多少来接待,受到的阻力并不大,本来校友回母校看到老同学,还把自己位置摆得很高就没什么意思。假如南大能在接待政府部门官员的考察、来访时,不在意接待的规格,不费心思安排校级干部陪同、搞好招待,那么,大家就可以判断,南大不是在搞噱头,而是真心实意想改变学校的风貌了。我国高校的严重行政化,在迎来送往方面体现得十分充分,有的高校校长就抱怨,自己有超过50%的精力用到迎接领导考察、兄弟单位来访以及去跑上级部门中了,对应于领导的精力,可想而知的是学校在这方面的财务开支。
是真正关注教育公平,还是点到为止、作秀,可以检验传媒大学的,是他们是否全面公开自主招生、特长生考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且不说做到在各地分配的高考录取指标均衡),既然学校已经将教育公平细节化到化妆这个层面(担心贫困家庭孩子买不起化妆品输了比赛),那么,就更应该关注自主招生、特长生考试的结果公平。早在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推行时,教育部就曾要求各高校从阳光招生,保证公平公正出发,公示考生信息,可是,从高校公示的情况看,大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示十分有限的信息,很难让公众了解考生的真面目。相对于化妆术来说,这更能让公众感受到实质公平。
当然,这并不是说“善小”不重要,也不是否认大学在“善小”方面的积极作为——有总比没有好,而且这反映出大学已有这方面的意识。既如此,大学就应该以此意识审视办学的各个环节,逐一改变与办学理念不相符的地方,哪怕面临很大的阻力,这样,全面去行政化和推进教育公平,就可期待。而如果大学仅仅在一些小的环节,展示了去行政化、推进教育公平的意识,却在其他方面继续着以前的做法,这就可能让公众加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