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3D人才培养 仅有技术还不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24 11:45:41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无3D不电影、3D是设计业发展的突破口……当前,3D技术已经在影视制作、数字媒体、动漫游戏、广告设计等文化产业门类中大显身手,也备受人们的喜爱。中国的3D人才培养情况如何?文化与科技碰撞、工业与艺术相遇时,3D基础人才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反应?

基础性人才培养局面良好

在3D专业相关院校享有盛名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大赛”)日前在江苏常州举办了第六届总决赛,交出了覆盖全国30个赛区、879所高校、1000多家企业、初赛人群超过100万的骄人成绩单。参加决赛的400多件创新设计作品,则让人们看到了我国3D基础人才培养的希望。

“坦白说,3D大赛主要面向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将构成我国3D技术发展最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3D大赛就是我国3D产业发展的风向标。”3D大赛的组织者、3D动力网总裁鲁君尚告诉记者,比赛立足于实用技术,就是为了推进3D基础人才练好基本功,能够为未来的3D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中坚力量。

据了解,当前纳入3D项目的比赛并不少,但大多侧重于高端设计,并不能客观反映我国3D产业力量的发展,3D大赛则为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而据鲁君尚介绍,连续6届比赛都吸引了超过100万人参与,占我国当前3D基础性人才的大半,而从比赛情况看,我国3D人才培养的局面良好。

“这个作品在最复杂的页面中有超过3万个面,尤其是涉及灯光的不同渲染,需要我们的美工和渲染技术同样过硬。”微电影一等奖作品《未来相机》的设计者、大连民族学院的李天泽同学说,《未来相机》讲述了发明家发明了可以预示未来的相机后,试图从照片中了解自己未来能否得奖,直到他离开实验室去工作时相机才显示他未来得了大奖的故事。其德国化的人物设计、逼真贴切的物品、流畅的场景转换、浓淡有致的光线渲染,让所有评委交口称赞,一致认为这一作品达到了播出级别。“令人难以置信如此高水准的作品出自大四学生之手。”不少评委表示。

人才缺口大与流失多的尴尬

“我们的学生很多后来都放弃3D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比例占一半吧。”浙江工业大学动画系主任徐育忠介绍,“从事3D行业的学生大部分从事动漫游戏、广告设计。”徐育忠介绍的情况也得到了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李一凡的赞同。而据记者调查,作为技术性极强的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3D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比例在五成以内。“主要是薪酬太低。比如在杭州,月薪两三千元,那他们宁愿成为淘宝店主。”徐育忠颇有感慨。

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杨恩源会积极帮学生联系实习、就业机会。“一方面,学以致用,互相促进;另一方面,辛辛苦苦掌握了这些技术却换行业,也很可惜。”

令人尴尬的是,企业的人才缺口却很大。有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非常庞大,不少企业不惜花重金聘请三维技术人才。就在3D大赛同期举办的“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人才专场招聘大会”上,海尔、天远三维等知名企业纷纷亮相,数百家企业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海尔还与3D大赛合作,专设比赛方向,从中发现创新设计的优秀人才。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