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时尚又充实——博物馆里的文化大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13 10:54:46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1月31日至2月6日)中,故宫参观人数达43万余人,刷新了近几年春节假期的纪录,比去年增加8万多人;国家博物馆除了大年初一闭馆,初二至初七,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3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7天共接待参观者183895人次,与去年春节假期同比增长近40%;近4万人走进沈阳故宫参观,刷新了近几年春节假期的观众纪录,同比增长63%。

分析今年观众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故宫博物院负责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居民收入提高,对旅游、文化消费等需求增加;二是博物馆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举办的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观众;三是天气温暖晴朗,让更多人在春节假期走出家门。

无论是何种原因主导,从以上种种“刷新”数据来看,陪同家人朋友一起走进博物馆、体验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时尚而充实的新春佳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人过年的首选。

年味展览“马”上看

生肖“马”积极向上、吉祥欢快的寓意催生了一批以马为主题的展览。马年新春,各家博物馆纷纷以“马”为主题,推出了精彩的展览及文化活动。首都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生肖主题展“御马摇铃”。主题展厅里“群马奔腾”,玉马、陶马、瓷马、铜马、画中马……展示由古到今,马与人的亲密关系。展览以唐代十二生肖陶马俑开篇,表现马作为十二地支之一所代表的时间概念。展厅中,各朝各代各形各态的马,惟妙惟肖地展示着马的英姿、品性,也展示着各个时代的马文化,吸引了众多观众拍照留念。据悉,首都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生肖主题展连续举办了7届,已经成为首博独具特色的年味展。

春节期间,国家博物馆共设有19个展览,除了《古代中国》、《复兴之路》等长期陈列外,还特别推出“年味”特色的“楹联书法展”等新展览。楹联中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以及书写上的对称、呼应的和谐性,使其超出了文学与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与建筑和空间美学相得益彰,在中国成为春节期间一种独特的节庆文化。“迎甲午新春——楹联书法展”共展出了38位学者、书法家、画家的近70幅书法作品,不同的书体、形式、艺术风格,展现了楹联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甲午新春之际,山东博物馆与恭王府首次携手,共同推出“多彩生活——山东民间年画展”,为游客奉上了一道“原汁原味”的春节文化盛宴。本次共展出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精品59组83件,分为“诸神佑吉”“祈福求祥”“同乐新年”“寓教于乐”“梨园闹春”“推陈出新”6个板块,展览将持续至3月16日。

民俗活动寓教于乐

春节年年过,而年味却越来越淡,这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的同感。博物馆依托自身的馆藏资源和文化底蕴,精心布置年俗体验活动,让参观者不仅找到了年味,更了解了其中的文化渊源。

广西博物馆在春节期间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趁着假期,好好地体验了一把传统民俗。1月31日起,每一名到馆参观的观众均可领取一本“参观护照”,参观结束后在相应位置盖上展览纪念章,盖齐所有印章将会获得一份小礼品。7至12岁的儿童观众可以提前报名参加1月31日当天的“马年话马”活动,到博物馆了解马的故事。汉服体验活动一直是广西博物馆节假日里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之一。1月31日至2月2日,该馆陈列大楼一楼大厅继续开展体验活动,提供曲裾、直裾、袄裙、襦裙等服饰供观众试穿。

杭州博物馆“逛杭博 过大年”新春祈福活动已连续举行了7年,颇受市民喜爱。2014年春节黄金周,杭博选取清新淡雅的梅花来大做文章,推出喜上“梅”梢馆藏梅花精品特展及戏梅纳福系列体验活动,让广大观众大呼过瘾,客流量达7.6万人次。杭博策划了写梅(祝福)、印梅(雕版印刷)、剪梅(剪纸)、绣梅(丝绸刺绣)、DIY明信片5项互动体验活动。“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古人就有折梅寄春的礼仪。杭博还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梅展相关衍生文创产品,如丝巾、抱枕、桌旗、梅桩、香插、梅瓶、明信片、书签、灯具等,颇受热捧,游客很乐意把喜气带回家。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将在元宵节期间演出音乐会《传统元宵节情境古乐——上元灯月》,以传承已久的古代乐曲、出土复制的音乐文物、千古流传的上元诗词、自然天成的吟唱、以及唯美的唐代服饰、上元的佳境营造,演绎一段发生在古代上元节的爱情故事。

春节期间的青岛市博物馆,通过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如展厅实现微信语音导览自助聆听文物语音讲解等,为观众参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唐三彩马”黏土仿制公益体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IY十字绣履垫活动、“人庆节”习俗体验等活动,让观众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传统的节日习俗。现场,小朋友们手拿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制品,脸上洋溢着自豪满足幸福的灿烂笑容。家长们纷纷表示,博物馆的公益活动既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又锻炼了小朋友们动手能力。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