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价格大王意义已经不大了”,关注中产消费群体,让市场多元化或许是发展方向
经营了8年、“没有1分钱收益”却亏损近千万元的上海顶层画廊于2008年8月重组,新的负责人是著名作家姜汤。在接手画廊之前,姜汤已经是个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他眼里,画廊要发展今后要推广的还必须是最易被大众接受的当代艺术形态。
近年来国内艺术市场的“表面繁荣”之下早已埋下危机的种子,许多画廊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冲击。不过,当侥幸投机者被无情清理出局之后,这个行业或许会冷静下来思考应该把眼光放在何处?
行业扫描
是撤?是留?
画廊新手有点迷茫
由于酷爱艺术,李枫(化名)在2007年开了一家自己的画廊,准备大展一番拳脚。李枫的画廊位于上海红坊,这是上海一处非常有名的艺术社区。然而,行业形势在2008年急转直下,是撤?还是留?李枫有点迷茫。就在一个多月前,李枫作出了一个决定,不再单打独斗,转而与其他几个老画廊合作,“抱团取暖”。
“一年前,我因为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想找一个安静、纯粹的行业做一些事情,对艺术非常感兴趣的我选择了开画廊。但一年下来,我发现中国的艺术界一点都不纯粹,一些不懂艺术的人制造了表面的火爆繁荣,不少画廊的主人投机心太重,不乏忽悠甚至欺骗……没想到危机来得比预料的更快,我现在有点后悔,也有点迷茫。”李枫坦言她遭遇金融危机后的心境:“因为我打算把画廊作为自己非常喜欢的事业长期做下去,所以在过去的一年,我一直在收作品,一张都没有拿去拍卖,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慢慢来经营我的画廊,但这个行业的混乱无序让我产生了犹豫。”
一方面是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恶化,这个内忧外患的现实打碎了李枫的理想,也动摇了李枫的坚持。“如果说我恐慌还可以理解,毕竟我是这个行业的新人,但据我所知,一些老画廊的经营者也感觉到迷茫。”和李枫合作的另一家画廊的主人已经在这个行业浸淫了20年。李枫说,这家画廊的主人苦熬到2005年开始有好日子,随后的2006年和2007年也都比较好,到去年的春拍和秋拍,情况急转直下,送去拍卖的作品全军覆没,一件都没有成交,目前这家画廊的资金流已经接近断裂,已经没有资金再收作品和维持画廊的经营。
李枫计划再观望一年,“画廊在日本已经进入一个较为规范的阶段,这个阶段迟早也会在中国出现,目前我们会压缩一些成本,和红坊方面商讨降低租金,好让自己有实力度过这个冬天。”
新北京画廊:
相信可以挺过这一轮危机
新北京画廊经理于天天坦言:“画廊半年前卖出去的画现在还没有收回款,预计明年的出货量还会减少。”不过,于天天表示,画廊的资金还比较充足,相信可以挺过这一轮危机。“现在的市场价格不好,但我们和艺术家一直都有不错的合作,所以画廊也不会去贱卖作品,不会去扰乱艺术家的市场价格”。
于天天认为,目前国内的画廊已经饱和,“买家和艺术家就那么几个,每次画展上遇到的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画廊应该在挖掘新的年轻买家上花更多功夫,艺术在中国仍然是小众文化,这个市场容量还很大,我很乐观。”据其透露,为了压缩成本,新北京画廊在明年会更关注刚从美院毕业的年轻画家,同时会缩减画展数量,“以往每年的画展在10~12个,今年预计是6~8个,会提高画展的质量,以联展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