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一个文化品牌是很难的。因为品牌首先要具有公信力,然后是持之久远。这之中几代人的努力、维系和发展,所表现出的代代相传,是之所以能成为“品牌”的最具有魅力的内容。中国美术界的品牌屈指可数,除了老牌的机构、院校,已经举办过10届的全国美展是展览中的最为著名的品牌。而专项展览中的全国性的“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简称“三版”展),则是历史相对长久的一个展览,由原来的中央美院、广州美院、浙江美院联合主办,到如今的由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办,已经走过了近30年——1981年第一届;1985年第二届;1987年第三届;1990年第四届;1993年第五届;1997年第六届;2001年第七届;2003年第八届——一步一个脚印。
如果不是最近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第九届中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三版”展作为一个美术界的品牌,其历史并不能为人们所注意,尤其是这个“第九届”(全国美展迄今为止也不过举办了10届)作为“将告一段落”的谢幕展,无疑,让人们心里五味杂陈。如果看看历程中的从第八届到第九届之间相隔6年的时间,似乎已经能够看出难以为继的一些征兆。
不容置疑的是,作为主办和推动“三版”展的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提出“将告一段落”,自有其个中的原委或难言之隐,但是,想到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立“三版”展到如今的不易,不说其他,仅从当年的倡导者李桦先生到现在的版画艺委会的当家人广军先生,中间就是主任都换了好几拨。再说当年的国家综合实力与当下已是天壤之别,当下国家对文化的前所未有的投入也是当年难以想象,因此,可以说,今天再有多少困难与当年相比都不在话下。而就版画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言,连远离深圳市区的宝安区观澜镇都搞起了“国际版画双年展”(今年5月举办了第二届)和“版画村”,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版画的大发展正逢其时。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形成品牌形象的“三版”展却告偃旗息鼓,实在令人难明其理。
雕版印刷在中国具有引以为骄傲的历史,现代意义的木刻版画经鲁迅先生的倡导和延安传统的发扬,在中国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蔚为大观。然而,“三版”在中国为时不长,且不够普及。以丝网版画而论,1981年4月,由李桦、胡一川、李习勤三位版画家组成的艺术教育访英代表团,参观考察英国的美术教育,促使了李桦下决心在中央美院建立丝网版画工作室,至此,丝网版画才在中国展开。而同一时期,能够做石版画的石板,在中国也没有几块。因此,“三版”的历史基本上与“三版”展相同。由此来看“三版”展对于推动“三版”在中国的发展,对于促使“三版”新人的层出不穷,实在是居功至伟。当然,这之中要感谢台湾版画家廖修平教授,他于1991年出资设立奖项,使“三版”展得以从第五届开始每届都评选出金银铜奖,令“三版”展锦上添花。说说这些像河流流淌的历史多么有意思,由此来看如果说是生态的破坏造成了断流,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然而,现在的生态不至于造成断流,可是,怎么说断就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