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把自己的作品和其他的事情一样,看成是我生命的痕迹。”这是我在自述文章中说的话,现在我可以从容地返回去讲:我当美术学院的院长,其实也是我的大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先生的这句话恐怕已经成为现今国人讨论大学时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它虽然道出了办好大学的一个共同理想,即注重师资人才与人力资源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不大适应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新时代的办学理念。在我看来,除了“大师”之外,“大楼”也是一所大学的基本条件,没有“大楼”也就没有大学;没有“大楼”,大学何以筑巢引凤,吸引人才?何以搭建平台,培育莘莘学子?因此我以为,“大师”与“大楼”,皆为大学所需,关键在于“大楼”要为甘于奉献的“大师”而建,为莘莘学子的前途而建,为一所大学的长远规划而建,为一个国家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而建。因此,一所励精图治的大学必须兼具“大师”与“大楼”,方能拥有大学精神的气度和长远发展的底气。
5年来,中央美院在校园环境和教学硬件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这首先是由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形势决定的。在我刚到中央美院的时候,中央美院正好从大山子的过渡校舍搬到花家地的新校园,当时连同附中一共盖了8万平方米的建筑,花家地校舍的面积当时是按照1500名学生数的规模来建造的;而我2001年调到中央美院的时候,中国的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接近尾声。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学校规模与同时期其他艺术类院校的规模相比,显然是不够的。
经过与教育部和国家计委长时间的多次协商、请求,终于得到上级的支持,同时学院在原有的三小块空地上建设新校舍。因为中央美院原来在王府井还有一个美术馆与外事楼,其面积经过核算以后,上级批准我们在中央美院加建两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并拨款1.5亿元。但由于校舍面积仍未满足招生、教学需要,我们又多次上报、请求,最终获得了有关部门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从2万平方米扩大到5.3万平方米,投资增加到了3亿元。
整个的争取过程很艰苦,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校舍和硬件的保障,学科就无法拓展,学生数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的经济运行与学术发展就会面临严重的困难;如果没有校舍和经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就根本无从谈起。很多教师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眼下的一小块工作,大家都觉得抓教学质量就是要天天往教室、画室里跑,看看素描画得好不好,作业做得好不好等等,没有把硬件建设、经济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紧密地联系起来,而是把它们割裂开来了。但我是很清楚地知道:一个学校要发展,要在学术水平上提高,要在国际上获得知名度、站住脚,没有足够的校舍和足够的学生量,尤其是没有比较完整的学科结构,一切都将是空谈。
我接任院长以后,花家地本部的新的硬件建设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建成了有1600个床位的学生宿舍,这就使得学校学生宿舍的总容纳量达到了3000人;二是2.3万平方米的设计教学楼的落成,可以为中央美院最新的两大学科——设计学科与建筑学科提供教学空间设施的保障,而把花家地一期工程的主教学楼腾出来给造型学院和中国画学院;同时我们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美术馆,经过了认真的探讨和多轮方案的设计、选择,最终委托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来设计美术馆建筑。建成后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是相对现代化、国际化的美术馆,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国外美术院校的密切关注。
除了花家地本部的建设之外,附中的搬迁又为大学部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艰难的。首先要让附中搬到新的校舍,很多教师在不大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因为已经从王府井搬迁一次了,所以都不愿意第二次搬动,为此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新的附中校址选在北京东部的燕郊,2005年学校花了4000万元买到了220亩的土地,随之就开始修建新的校舍。燕郊校区的新校园比花家地本部的校园还要大,为附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环境。而且,燕郊校区还有一半的校舍可以用于大学部的未来发展。
如果算一笔账的话,从2001年我到中央美院以后,我所经手上报立项、投入建设一直到竣工使用的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13万平方米。加上美院原有的一期工程建筑,共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我刚到美院时,在籍学生是700人,如今学生数是4000人。与国内外的同类院校相比,中央美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学院之一了。
近5年来,在全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形势之下,由于中央美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教学空间与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大踏步的发展。此外,在教学设备的建设上我们近几年的投入也较多,其资金来源一是向教育部申请教学设备的专款,二是学院财政资金的内部投入。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的增加,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保障;反之,要什么没什么,缺这样少那样,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都是空话。为此,我们给各分院、系下放了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发挥各分院、系在财务管理上的主动性,使资金能够用到更重要、更适合的地方。
我在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以来,把教学改革的重心放在新专业的设置、学科结构建构和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现在回过头去看,全院教师几乎都有同感,我们这样的做法,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当然,在做的过程中,是通过了从系到院、学术委员会、院班子、院党委、中层干部,各个层面的多次探讨、研究,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做到这种格局上的大变革。回过头来看,这些改革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例如这些新的专业,我院都没有现成的师资,或者很少;同时在新院系教学空间和硬件设施上也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这些成绩,都是在条件很不具备的情况下,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地做出来,一石一瓦地垒起来的。
经过数年来的努力,中央美院面向未来的学科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中央美术学院将从“高速发展期”向“深化提高期”转变过渡。我相信,当一所美术学院拥有了画坛、设计界与学术界的“大师”,拥有了环境优雅而现代化的“大楼”,拥有了在该领域内完整而前沿的学科建制的“大气”,这所学院就一定能在国内代表美术教育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力争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