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学问·生活·思考·实践——我和工作室的八个同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0 00:18:21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祥云(国画) 谭乃麟

文/冯远

一年半以前,李也青等几位学生、青年画家相邀我,针对目前中国人物画创作存在的问题,带一个以创作为教学目的的工作室,致力于推动当下水墨人物画创作。一年半过去,实际效果如何?没有什么比他们最新完成的创作更能说明问题的了。

多年生活、求艺、治学在荆楚之地的李也青同学,既有江浙文人水墨画艺术的学术功底,又能努力更新创作理念,大胆求新求变,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城市农民工群体生活状态,并将之融入创作实践中。他在深入探究现代艺术造型语言与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在水墨人物画的意象表现技法方面取得了别具一格、饶有韵味的收获。

相比而言,李锛同学属于那种灵性的画家,他的画风明快,保持着水墨人物画特有的绘画性和书写特质,还具有取象率意、信手拈来、趣味性强、笔调拙涩、随类敷彩、色墨兼融的诸多优长。他近年又创作多人物组合、全景式多情节内容并置的大幅创作,吸收壁画的结构特点,或兼工带写、或装饰填彩的风俗画处理手法,使其海南渔港风情和琼黎民俗生活画作生趣别致,丰富耐看。

王珂同学艺术感觉细腻,画风质朴,清新自然。其在笔墨技法方面,近年来注重从写实性描绘向写意表现性语言的转换,追求色墨交融、概括简约的整体处理,既强化了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精妙入微和传神特长,又尽可能地发挥了水墨渲染对比的技术特性。

邹立颖善于用多变的笔墨表现不同质感的对象,也善于运用水墨在组织抽象画面中最大化地显现材料的特性。他适度夸张了人物造型,又有效地将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意性与表现衣饰道具的书写性兼融起来,使之浑然相谐。其作品有意识地追求平面视觉形式上的雕塑感和纪念碑效应,画面结构饱满结实而具冲击力。邹立颖读书驳杂,涉猎面广,治艺严谨但决不拘谨,具有机敏、智慧的艺术感觉力和渴望表现的爆发力,正处于精力弥满、佳作迭出的上升趋势。

谭乃麟同学既善于提炼罗织、归纳整合人物形象与特定环境中的不同人物,又善于设计构成、编织处理服装道具等绘画元素;既充分发挥了笔墨的状物功能,又适度兼融了绘画图式与装饰趣味的联系,使对象得以取舍再造,成为具有意味的艺术形象。

李连志同学的作品极富张力,充溢着某种北方人才有的强悍狂野之气和趋于沉静内敛的宗教气息。他理智地过滤掉自然界和现实的丰富色彩,代之以方斫滞重的笔墨所构成的单纯质朴的感情色彩,通过浓重背景来反衬符号化的人物造型,使画面产生某种灵异的直观效果,增强了作品蕴含的现代感和潜意识。

范治斌具有扎实的人物画造型基本功和写实能力,他的近期作品有意识地开始了依托于写实,但重心向具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方式的转型,这种变化使其作品更具有某种现代性特征。

杨晓刚同学的作品从形式构成到形象塑造,从笔墨到运用等诸方面都有了稳步但却显著的变化。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渲染细腻,而在衣饰纹理的笔墨处理上却刻意追求交织与垂重错落的排比效果,以彰显某种圣洁庄严之感。

这八个同学正值盛年,亟望他们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锲而不舍,术业精进,德艺双馨,不遗余力地为振兴、推进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做出贡献。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清醒的探索者——刘玉泉花鸟画读后
· 在建筑中探索思想
· 画风变化天翻地覆 上海画院施大畏谈中国画探索
· 自述:我的艺术探索之旅
· 水墨艺术探索展
· 张晓刚个展《史记》展现"大腕"艺术家新探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