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当代艺术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10 13:34:50 | 文章来源: 新华书画网

  中国当代艺术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星星之火”了,20年后,出乎西方意料地演变成为“燎原之势”。在西方看来,这势头显得“不可理喻”:拍卖行越过二级市场的限制直接从艺术家手中拿走作品,艺术家不服画廊的管理,画廊在“空间”、“艺术中心”、“基金会”及“盈利”与“非盈利”之间频频变身……和西方艺术市场的井然有序相比,中国当代艺术似乎显得“无章可循”。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直接扰乱了欧洲的阵脚,冲击着长时间以来代表权威的欧洲画廊体系,中国正是因这种出其不意的“招数”招来西方的批评。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直是出其不意的:中国用了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就轰轰烈烈地把西方数百年的艺术流派演绎了一遍。倘若说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形式上附庸西方,艺术史发展至今,技法已经近乎穷尽,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远不是20年前那种对西方流于表面的简单的模仿了。但是不管承认与否,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在实现一个由外及内慢慢内省的认同过程,这种变化让外国人始料不及。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近些年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解读都是从市场、价格等字眼开始谈起,似乎很难跳出市场的圈子。虽然市场因素也不可以排斥,因为它毕竟代表了一种认同度。人们常常从市场因素出发评论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冷静”、“沉淀”,却往往忽略了作为人类文化生产的一个方面的艺术生产在中国特定现实下复杂的根系结构。因此,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简单地看成是一个经济学现象是不合理的,它是不能被孤立地看待的。因此,西方视野下的中国艺术一直都是四不像的:早期的西方目光被部分西方人所左右,多少带有些后殖民的色彩;现在的西方又被市场左右,没有深入理解中国本土文化的建构。这其实涉及到了西方与中国文化交流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看与被看的问题。西方怎么看待迅速蹿红的中国当代艺术,怎么样做到“原汁原味”地解读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止于表面的价格上的考量,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同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怎么样才能确立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以及以什么样的文化身份出现在西方的视野里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彩虹谷》李胤个展
· [专稿]《常·变》周金华个展
· [专稿] “不同之声”艺术家联展
· [专稿] 魏青吉个人作品展
· [专稿] 费德里克·阿玛特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