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勇昨日在广州开研讨会征集“生命之花”的设计方案,图为初稿。时报记者 巢晓 摄
时报讯 (记者 胡非非)“这件作品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是全社会的,所以我希望今天大家能多给我一些建议,使它变得更加完美……”昨日下午,征集四川大地震死难者的骨灰做“生命之花”的艺术家舒勇(详见本报7月10日A18~20《让“生命之花”盛放》) 在广州蓝宝石展艺厅举行的雕塑设计方案讨论会上,向现场数十名来自文艺、企业、设计、慈善团体等社会各界的代表诚征意见。
首次为个人作品征求社会意见
召集数十名代表,开一个讨论会,为自己的作品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对于一向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舒勇来说,这种创作方式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不过,昨日下午,舒勇为了自己此前一直为之奔波、努力的“生命之花”地震雕塑而破例了。
自从6月26日获得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居民裘樟荣、赵德琴夫妇捐赠的双胞胎女儿琦琦和佳佳的骨灰后,舒勇一直呆在北京,为寻找创作“生命之花”地震雕塑的合适材料和技术而四处奔波。当上述两个问题解决后,采用什么花型来塑造作品,成为目前困扰他的最大问题。
舒勇坦承,依照他那倔强、固执得有些偏执的性格,自己以前的作品几乎从未听取过别人的意见。但这一次不同,在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从未有一件作品像“生命之花”这样给自己如此大的压力,“人家父母把女儿托付给我了,这个责任太大了”。他希望广开言路,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为“生命之花”寻找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
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义
讨论会上,舒勇向与会代表展示了自己的几张设计方案草图,“花朵”置于“水晶”中。他放弃了最初的“用灾区的残砖瓦砾制作雕塑底座”的构想,因为残砖瓦砾会让观者感觉宛如回到地震现场,“太过凄凉和沉重”。从草图来看,除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其余几朵花的形状类似于牡丹、玫瑰和百合,舒勇称这些花都只是“形似”。所有展示的花形除了一款橙色外,其余均为红色。
红色遭到现场大多数人的否定,代表们认为,人工添加颜色会破坏作品本身的震撼力,以骨灰的本色——白色来表达反而显得较为简单,更能体现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至于具体的花形,代表们认为不是最关键的,其实作品以何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蕴涵的意义,“‘生命之花’想表达什么,是‘灿烂之花’,‘美丽之花’,还是‘顽强之花’,主题和寓意才是最重要的。”广州美术学院一名设计师说。
现场有代表建议,舒勇应该向骨灰捐赠家属——裘樟荣、赵德琴夫妇征求意见。广州青年商会会长项阳甚至建议通过网络讨论,向网友征集建议。
尽管在创作方案上与舒勇意见相左,但与会代表均对舒勇表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