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悦近影
在京城每当我们谈论书法篆刻问题时,自然会提到“宿悦现象”和宿悦的成就。宿悦是我国当代一位优秀而带有独特特质的青年书法家、篆刻家。在书法篆刻界,老一辈人对他交口称赞,同辈人对他刮目相看,年轻人对他望洋兴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宿悦是我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中的难得之才。“宿悦现象”有目共睹,宿悦的艺术成就世人公认。“宿悦现象”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心态;宿悦的成就是不带半点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成就。
道路漫漫,奋力登攀
宿悦祖籍河北省曲阳县,196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自幼留心翰墨,酷爱书法篆刻,性格沉稳,聪明好学,少怀壮志,闻鸡起舞,曾以血书相誓,努力做一个书法篆刻家。宿悦七八岁时,在其父亲宿世芳的精心指导下学习书法,临写柳公权的《玄秘塔》。他父亲手把手地教他执笔、用笔和临摹。他一看字帖就有兴趣,一拿毛笔就上手,进步很快,表现出一种超常的悟性,可以说是出手不凡,日新月异,令全家人喜爱。上小学期间,他就有了学习书法篆刻的自觉,每逢夜晚、节假日、星期天,做完作业就勤奋地临帖。1980年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享誉全校,他心里感到格外的高兴和自豪。从此,他学习书法篆刻的信心倍增,一发而不可收。进入初中后,他父亲深感再指导他有了困难,15岁时,让他正式拜师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骆舒焕先生为师。骆先生看到这个孩子好学上进,懂事,非常喜爱他。骆先生书法修养之高,篆刻艺术之精,古诗词造诣之深,教学经验之丰富,闻名京城。他来到骆先生身边后,如鱼得水,如木逢春,如渴骥遇泉,仿佛进入了他梦想中的艺术世界。骆先生根据他的实际水平则有步骤地、系统地、科学地教授他书法、篆刻和古代汉语、古典诗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骆先生精心地教他如何选帖、读帖、临帖、用笔结字;如何选石、操刀、打印模和收拾;如何读书、做人,以提高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水准和思想情操,使他茅塞顿开,艺事日进,终生受益。他跟骆先生整整学习了5年,成为其得意门生。在骆先生的指导下,他苦学了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书法艺术。在唐楷中,他尤喜褚遂良,因为禇书“字里生金,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既古朴沉稳而瘦挺,又媚趣横生而灵动,法度严谨,俯仰有情,自然天成,清劲有风骨,刚劲含婀娜,深感禇书光彩夺目,魅力无穷。因此,对禇书用功最勤。他对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倪宽赞》、《阴符经》、《枯树贴》、《房玄龄碑》等等,一一临写,心慕手追,百读不厌,百临不烦。特别是对《雁塔圣教序》临写不计其数,从浅到深,从形到神,深得禇书精髓和真谛。此外,他还苦临了隋代《龙藏寺碑》、唐代《等慈寺碑》和魏碑《张猛龙》,行书重点学习的是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及王献之的传世名帖,隶书重点学习的是《乙瑛碑》、《史晨碑》、《鲜于璜碑》,篆书重点学习的是李斯、李阳冰及《说文解字》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骆先生告诫他,学书不能贪多求快,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全面开花,要一笔一画地学,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帖一个帖地临,一个碑一个碑地摹,先夯实基本功,再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进军。他牢记骆老师的教导,并把唐代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学书名言铭刻于心,他求精不求快,求深不求多,扎扎实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一年四季,寒暑易节,都在墨池中生活,终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宿悦对古人的名碑名帖学得比较到位。他学过的碑帖基本上都能背熟,特别是对褚遂良的碑帖吃得极透,临得极像,形神兼备、真假难分。你随意指出褚书中一个字,或是摘出一个笔画,他能脱口而出是哪一个帖的字,哪一个字的笔画。倘若你让他用褚体写几个字,一般人是搞不清哪是褚遂良碑帖中的字,哪是他本人写的字。这是一种基本功、童子功。在古代的大书法家中不少人都有这种本事。宋代的米芾才华过人,书法的基本功令人望尘莫及。他在年少时常借人家的法帖临写,把帖临到一定的时候时,常把自己临写的字照原帖样式装订成册交还原主,原主无法分辨。
骆先生过世后,宿悦又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了当代书法,他尤喜启功。他认为,启功先生人品好,学问深,书法艺术学贯古今,融汇南北,独树一帜。他刻苦临写了启功先生的大量作品,从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得到用笔奥妙、结字方法和时代精神。从宿悦书《道德经》等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除有古人的东西之外,启功的笔意和结字特点甚浓。宿悦对启功的作品、人品和学问崇拜得五体投地,喜欢得如痴如醉。他见启功的书就读,见启功的字帖就买,见启功的字就学。在他的心目中启功就是当代王羲之,就是偶像,就是他追慕的明星。启功先生对年轻人一向关心和爱护。他多次告诫年轻人,学书自古无捷径,精心临帖是关键。启功先生反复强调学书没诀窍,办法有三条:第一是临帖,第二是临帖,第三还是临帖。书法这东西脾气很大,你三天不理它,它则六亲不认。宿悦牢记启先生这些教导,在临帖上狠下功夫,几十年如一日,在学习古人书法的崎岖小路上不畏艰难地奋力攀登。
宿悦跟骆舒焕先生一边学书法,还一边学篆刻。骆先生不仅书法好,篆刻还十分拿手,操刀果断,章法烂漫,形神兼备,注重内涵。他把骆老师的刀法、技法、章法和字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真领会揣摩。骆先生强调,印书一体,治印是以篆书为主的艺术,所以治印必先学篆书。因此,他叫宿悦先攻篆书。他指导宿悦反复临写秦代李斯的《峄山碑》、《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唐李阳冰的铁线篆书,后又深入学习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该书中的篆字临写七八十遍,对其542个篆书部首熟记于心,挥洒自如。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掌握了篆书艺术,为其后来的治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骆先生耐心地教会了他篆书的写法和治印的技法,使其收获颇大。他感到跟骆先生学习事半功倍,不知少走了多少弯路。
宿悦崇尚古代和现代的篆刻名家,尤其喜爱西泠八家的篆刻艺术。他认为,西泠印社师法秦汉,博取众长,兼具众美,善用切刀,方圆兼备,苍劲质朴,别有面目,完全符合他的审美观念。他对八家中的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等人崇拜至极,对他们的作品反复阅读,反复临摹。他对这八家的篆刻艺术学起来上手快,吃得透彻,钻得进去。他的悟性程度和进步速度使骆先生感到惊讶。后来他又学了秦汉篆刻和历代名家篆刻。他将秦汉篆刻的古拙质朴、自然率意、大气磅礴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篆刻作品中来,受益匪浅。学篆刻的人大多是先追秦汉再学后人,他则是先学后人,再追秦汉。由此可见,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1982年宿悦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在国家物价局的中国物价出版社任美术编辑。他做美术编辑工作,认真负责,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实干精神之强,得到大家的好评。在美编工作之余,他仍刻苦学习书法篆刻,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书法》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书法篆刻作品。198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宿悦篆刻》一书,1990年由香港大道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宿悦篆刻作品精选》一书,同年经启功先生推荐,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中获奖。从此宿悦在书法篆刻界,逐步崭露头角,名气日增。
从1990年开始,宿悦的书法篆刻创作任务日益繁重,向他约稿参加展览的、求字求印的应接不暇,由于他在出版社做美编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事务极多,时时搞得他心烦意乱,疲惫不堪。于是,他则下决心辞去美编工作,以专门从事书法篆刻艺术。因领导的器重,向出版社多次递交辞职报告都未被批准。两三年后,直到1996年出版社才批准他正式辞职。宿悦辞职在出版社引起轰动,致使一些人不理解,感到辞掉这份工作太可惜。可是宿悦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能集中精力向书法、篆刻的艺术高峰攀登。辞官辞职专门从事书法艺术古已有之。这是古人对书法艺术的特殊酷爱和执着追求,是一种令人钦佩的精神。我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曾辞去陕西醴泉县尉(相当副县长)的官职直奔京城长安拜书法名家张旭为师,潜心学习书法。后来朝廷又下令召回他任长安县县尉。天宝五年(746年)颜真卿又辞去长安尉的官职,长途跋涉到洛阳再次向张旭求教书法。张旭深受感动,将其用笔的秘窍和密不传人的书法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他写出了《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一书而流传后世,终于成为唐代杰出的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名的大书法家。宿悦这种精神就是颜真卿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从1996年辞职至今的13年中,宿悦“隐居”于家中聚精会神搞书法艺术。纯属热闹炒作的活动他从不参加,纯属挣钱的笔会一一谢绝,不受金钱的诱惑,不受世风的污染,安于清贫,闹中取静。在当今之世难能可贵。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得一番寒彻骨,方得梅花扑鼻香。他终于取得有目共睹的非凡成就。
2002年他被选入《中国书画艺术词典·印人集录卷》。2005年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系列《宿悦专集》中国邮政明信片一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宿悦书法篆刻集》。2006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宿悦书法篆刻精品选》。时至今日他已出版6本书法篆刻作品集,在国内外、海内外的书法篆刻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