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重温经典 感悟自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13 08:58:21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王明明

吴先生这一代在新中国成立前留学欧洲回来的画家,是以西画的观察方法,通过写生去解决物象结构的问题,从中找出自己对事物特殊的理解和情感,并有目的地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吴先生把写生与创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从生活与自然的写生中去发现自己擅长和观察到的东西,再通过油画和水墨的表现变成自己的语言和题材,他的写生作品虽只有寥寥几笔,但都是用心去画的。今天,我们再来重温这些作品,仍会被感动,因为他是带着情感、带着问题去画的。我们今天用照相机收集素材进行创作其实就缺少了这样的体验过程。现在的画家还有另一种倾向,即为写生而写生,在写生中按照自己固有的方式,没有取舍,缺乏激情与情感,这样的写生是不会打动人的。现在很多美术学院把课堂作业变成一种创作,这也是一种误区。吴先生的习作就是习作,虽然不完整,却带有很多研究性的问题,里面充满了激情。我们研究美术大家的成长过程,研究写生和创作的关系,实际上是要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从中找出目前缺失的东西,这不仅仅是技法的层面,更多的是精神的追求。

吴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是直接用西方的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他把西方的写生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在他的中国画中,看不出中西绘画的对立与矛盾,两者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系统的西方绘画训练,他具有解决结构的能力,同时又有传统中国画家心记的观察能力和默写能力,中西转换得非常好,没有偏废到某一方面去。非常全面的修养,为他创作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中国画表现的动物都非常简练,既得形似,更追求神似,那种因修养而具有的文雅气质是别人很难达到的。

吴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我们要研究其艺术创作的规律,并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借鉴,这也是我们策划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作品展和“造化天工——吴作人写生作品展”的目的所在。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圆明园·1860”系列油画展开幕
· 日本百名漫画家南京办展 反省侵略战争
· 河山如画图进行第七回展
· 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苏新平教授
· 798房租打折政策不给二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