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军:
不希望当代艺术被庸俗化
“哎呀,古城西安也会捣腾当代艺术!”面对西安媒体,当代艺术家吴小军并不掩饰自己当初接到“西安曲江国际当代艺术季”邀请时的惊讶,因为地处西北内陆、以厚重历史闻名的西安与“当代艺术”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鸿沟。但惊讶之余,吴小军还是希望大伙能把艺术季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因为艺术是刺激思维的良药”。
吴小军来自北京。可能源于西安和北京相似的地缘关系,吴小军认为,正因为厚重的历史文化,“西安从来就不缺艺术”,“在古老的城市传播当代艺术,这次当代艺术季肯定会对全国产生影响。”
对西安的信任来自吴小军在汉阳陵的参观。“路面是碎石铺的,周围的草坪和松柏都是野生状态,所有的展品均通过当代手段展示……把古代的东西用最现代的、光电配套的方式表现,不是张牙舞爪,而是尊重的态度,使汉阳陵散发出浓郁的质感。”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西安的当代艺术无疑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观念还是场地都能说明问题。吴小军说,对这些不必过分追究,场馆只是一个条件,其作用在于塑造一个关注点,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开放的心态,“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上,更加开放的心态,才能推动西安当代艺术的发展”。
在吴小军看来,艺术家其实是弱势群体,任何势力都希望利用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也必然受到经济力量的驱逐。漂泊是艺术家的必然命运,北京的798艺术工厂、西安的纺织城艺术工厂都不能例外。尽管如此,独特的文化环境是真正感动自己投身其中的因素,它一方面让你愤怒甚至想要骂人,另一方面又让你流泪满面。
尽管他颇显悲观地认为“现在的艺术家到最后都很凄凉,没以前那么浪漫了”,但仍矢志认可“良知是底线”的信条。他不希望老百姓将当代艺术看做热闹和噱头,不希望当代艺术被低端化和庸俗化,但当代艺术尴尬的现实还是让他揪心,他自个寻找出路,去关注新闻事件,将新闻当作寓言去解析,认为这才是应有的思维和观念。记者王丽 实习生王一佳
沙伟臣:
怡然自得坚持“玩”创作
一年12个月,4个月工作赚钱,8个月倾心当代艺术创作,“80后”的沙伟臣很得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凭着感觉创作,“喜欢”是评价一件当代艺术品的唯一标准,年轻的他自言不受金钱及其他世俗的束缚,但又不能肯定这种怡然自得还能维持多久。
此次沙伟臣展出的作品在圈外人看来似乎都挺不“靠谱”——一张悬空挂着两面都涂满灰色颜料的纸;一张点满黑点、被称作《雪花点》的纸;一堆用绝缘黑胶布捏成,被冠作“数码”名号的电脑、录音笔、和相机……
“我没有刻意要观者理解其中的意思,就是凭着感觉创作。”沙伟臣声音很低,但言辞间稍显出不羁。他说自己就是以玩的心态搞创作,什么都能成为创作材料,“好玩的东西”都可以,甚至不局限于材质。“整天没事干”则是他平日创作的真实状态,一年12个月,他仅在9月~12月工作,因为要赚钱生活,其他时间他都“玩”着创作,想做什么做什么。
在年轻的沙伟臣看来,“喜欢”是衡量一件当代艺术品的唯一标准,它不一定要卖个好价钱,不一定要有很多人追捧,也不一定非得传达某种明确的含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这件作品就是成功的。
不过,1982年出生的沙伟臣坦承,自己并不是年轻当代艺术者的代表人物,“怡然自得”并非这个行当里所有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在北京798,我的很多同学、朋友,正在为每月数万元的房租、水电费发愁。”他说,窘迫的生活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艺术去向,去追求品味一般的作品,如此以往,创造力必然消磨,对于年轻人,这是最可怕的东西。
沙伟臣像是自语般地对记者说: “我刚起步,对所有的东西期望都不是很高,但不知道目前的状态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