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叩开西方一线画廊的大门 张恩利:画作强调"隐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03 16:26:07 | 文章来源: 经济网

张恩利是上海最成功的艺术家,也许还是中国排在前几位的最成功的艺术家。他是世界顶级画廊Hauser&Wirth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迄今为止该画廊代理的唯一中国艺术家。近日,即将迎来个展的张恩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圈内人士都知道,欧美画廊界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过去,与中国艺术家们合作的外国画廊大都是二三线的,哪怕艺术家很优秀,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来自第三世界的艺术家们,往往进不了西方国家的一线画廊。

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蔡国强、徐冰、黄永等中国艺术家,凭借其自身实力逐渐叩开了西方一线画廊的大门。

而张恩利,则是最早打入西方一线画廊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买张恩利画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西方最顶级的收藏家。张恩利是个看上去有些“单调沉闷”的画家。他只画画,不用任何其他方法做作品。

第一次见张恩利,约在了华山路上的希尔顿酒店大堂。由于录音机临时出现故障,迟到了20分钟。一进大门就看到默默站在那里等候的张恩利。一身黑衣,几乎光头,神秘而略带愁苦的气质。他说话很慢,音量很低,稳定而清晰。

张恩利1965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很早就显露了绘画天赋。虽然家里人与艺术毫无关系,他们还是给予他全部的支持。张恩利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开始画画。他还记得少年时画过一幅画叫《奶奶先吃》,颇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1985年前,张恩利多画工笔画,也画年画,基本没有接触过油画,只在1983-1984年之间画过一点。

高中毕业后,张恩利花了两三年时间,辗转全国各地考学,先后投考过吉林师范大学、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最后于1985年考取了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即今天的江南大学),学设计。无锡轻工业学院以设计专业见长,这个专业对从小学画画的张恩利帮助很大,给了他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角度。他说,当时系里有来自英国和日本的外教,教学力量强大先进。张恩利提到了日本老师朝仓直己,提到了包豪斯、东欧和苏联的招贴画及电影海报、维也纳分离派和日本设计。这些艺术潮流给本科时代的张恩利以很大冲击。

毕业后,考虑到当时国内极其薄弱的设计环境,张恩利想来想去,决定选择老本行,画画。他被分配至如今的东华大学教书,住在简陋的单身教工宿舍里,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张恩利没有描述工作的艰苦,他强调自己一直在画画,一根筋,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从来没有放弃过。

1990年,张恩利以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第一张画,买家是一位在香港教书的荷兰教授。张恩利告诉记者,那张画画了一个大头像。那时候他刚毕业,很穷,所以非常高兴。到1996、1997年,由于和香格纳画廊合作,他的画开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每年都会卖掉几张,买的人基本都是外国收藏家。“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张恩利说,他有更多的钱买材料画画了。

在提到90年代初的作品时,他用的两个字是:“愤青”。在《二斤牛肉》、《城市猎人》、《吃》等画作中,观者可以捕捉到一丝隐藏不住的焦灼、愤懑、暴力甚至血腥。画面布满大红、金黄和黑色,力量很重。到了2000年以后,浓墨重彩的东西基本上不见了。张恩利承认2000年是他的“分界线”。

张恩利的作品中没有红卫兵、可口可乐或者麦当劳,他选择回到绘画本身。他的绘画不对中国当代社会提出问题;他的画里没有答案,没有结果,只是一个过程,一种瞬间的感觉。他把绘画与摄影和电影作比较,认为电影里有线索和故事,而绘画则是“瞬间的存在”。

第二次见面地点是在他位于莫干山路的工作室,他是最早发现这个地方并扎根于此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室里很简单,有一个助手,那两天回老家了。张恩利说,助手只是帮他看看家,准备一些材料。工作室里靠墙放着他的新作,其中部分将于近日运往伦敦。明年1月,张恩利将迎来Hauser&Wirth为他举办的个展,将展出新作30幅左右。他说,这个个展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伦敦个展后,他将在国内举办另一个个展。这两个个展办完,张恩利明年剩下来的时间就全部用来画画了。一年两个左右的个展是他的节奏,“多了没法完成”。

1   2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张恩利-霓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