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次邱志杰的展览是搞博物馆陈列设计,这次的岳敏君的展览主题就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你说奇怪不奇怪?
岳敏君的制造流程分3个环节:
1,设计一个咧嘴的“笑脸”角色。
2,再变换不同的姿势和背景,以及不同的角色组合方式。
3,然后画出来。
岳敏君的哪个流程环节有意义?设计环节?变换环节?还是最后的手工绘画环节?
最后的手工绘画环节?岳敏君大可以找大芬村的画工代劳,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比他自己画得画面视觉效果好。
变换环节?只要不是白痴,谁都会变化不同的姿势和背景。
设计环节?设计一个咧嘴的“笑脸”角色来代表玩世不恭的反叛精神有意义吗?
无数的游戏设计师每天都在设计不同的角色来象征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内在精神特质。
那岳敏君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
设计一个角色来象征一种文艺意义,是古典美术的内容,中国的名家都是比平民还要落伍很多的。)
市场“俘获”了艺术家
画家岳敏君的最新展览《岳敏君:公元3009之考古发现》上周五在今日美术馆热烈开展。岳敏君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在展览现场,无数的闪光灯对准了他;而在场外,他在周末两天的时间里,接受了20家媒体的专访。岳敏君说,他受到的追捧与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不断拍出高价有关,也说明人们开始对文化投入了更大热情。内容来自367art.com
一张巨幅油画和几组装置作品构成了此次展览独特的空间展示。岳敏君还是在沿用其标志性的形象——一张张呲牙咧嘴的“笑脸”,这一次, “笑脸”和来自宋庄、白家庄等地的皮鞋、暖壶交融在一起,而这些日常用品都被冠以了“出土文物”的美名。岳敏君说,他是希望通过这种特有的展览方式,表达一个意思——将来会对现在有误读,就像我们对过去有误读一样。
●岳敏君:我想创造电影式的明星
许多观众对“笑脸”很熟悉,展览上、印刷品上、水杯上,它随处可见。“笑脸”诞生将近20年了,面对评论界的质疑,岳敏君依旧不断在重复这个形象,到底是为什么?
岳敏君说:“这一形象近20年不变,跟我自己的理念有关系,我是想创造电影明星式的人物。”他刚开始创作“笑脸”形象之后的一两年,就想到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场景、角色进行不断转换。“这就如同电影明星一样,明星可以演年轻人,也可以演老太太,但是观众知道所有这些角色都是这一个人扮演的。”岳敏君认为,它看似是文化符号,实际上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岳敏君说,“笑脸”这一符号还会继续使用下去。
“笑脸”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时候,类似于愤青式的形象,代表着一种反叛精神,而现在它更多出现在杂志封面,出现在海报上,更像是一种时尚的符号。岳敏君说这种变化也是自己始料不及的。“一开始这个形象是反偶像的‘偶像’,反所谓冠冕堂皇的偶像、假模假式的偶像。社会背景转换以后,作品本身的内容也随之增加或减少,或者改变。”在岳敏君看来,“笑脸”变成时尚的符号,很可能是因为大家喜欢它的怪诞、邪恶。
●艺术符号重复出现反映创作乏力
“笑脸”不断重复出现,则让评论家更多看到了当代艺术创造乏力的现状。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朱其认为,这可能是许多画家的套路,不同的空间、题材里面,其艺术符号总是穿行其间。这本质上不能说是艺术创作,而是艺术生产模式,这就如同拍好莱坞大片,不断拍系列片,不断放入相同的文化符号。
当代艺术创作存在一个明显的倾向,当代艺术家往往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重复自己,或者重复模仿那些成功的模式。对此,朱其认为:“这些艺术家是害怕实验失败,怕冒学术上的风险,怕冒市场风险,害怕一改风格市场就不认了。这可能更应该看成是市场学、市场销售规律的一个特点,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在向市场、向流行屈服。
●公众易被市场名利光环所蒙蔽
去年底,朱其观看了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亚洲专场,他说,自己看到的许多作品都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 妖魔鬼怪”。对于大部分没有去过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许多人以为中国当代艺术就是这样。其实,中国还有很多正面的东西没有得到表现,这些形象仅仅是负面的文化形象,他们在西方传播,误导了观众。
朱其认为,岳敏君作品的“笑脸”形象搞怪、玩世不恭,并不能代表当下社会的主流精神,也不能代表前卫精神。他认为,当代艺术至少应该体现文化转型正面的东西,体现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而不能总是停留在低级、怪诞的状态中。
至于岳敏君本人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在朱其看来,这是社会缺乏文化判断力的表现。公众和流行时尚,都被市场的名利光环所蒙蔽了。“岳敏君可以这样创作,但没有必要把他追捧成明星,更没有必要将其当成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当成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形象的代表。 ”朱其说,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就变成受到追捧的文化形象,这是容易误导观众的。
而对公众而言,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如今人们只注重市场的成功和流行,并不计较艺术的内容和内涵,这反过来对当代艺术的成长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