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宋庄新分享:能不能让艺术群体生活更美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14 19:53:28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有人这样概括,“20世纪70年代是硬件的时代,80年代是网络的时代,90年代是通讯网络时代,21世纪是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而宋庄正是创意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一个占有“先天性”优势性的超级渠道。从这个层面上,不难解读这样一个重要信号:宋庄的文化创新是时代的需求。因此,关于宋庄话题的讨论与自身文化外延的容量都非常具有想象力与可能性。

  今天的宋庄在中央艺术区(CAD)背景渲染下,它首先是一个好题材,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宋庄要讲述的未来将是一种关于文化、思想、观念、创新、行动的新分享的平台故事。它结合了时代赋予的最佳大背景和文化大整合时代的趋势,也囊括了关于一部精彩电视剧的全部元素:有率性十足的艺术家,有政府和管理机构的介入,有各种文化操盘手和投机商,有五彩斑斓的艺术机构建筑物,有各种文化区域的不同肤色人,有不同思想状态的交流与碰撞,有各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各种困惑与迷茫,有各种利益代表者的纠结,有外界的好奇,当然还有美酒与各色美女……当然,谁来统筹这些元素,并让这些元素汇聚出新的文化能量,将宋庄构建出来的新文化价值观分享给更多的社会其他层面,换句话说,宋庄能否承载这样的大戏,则将是留给外界关于宋庄未来的超级悬念。

  文化的分享向来是有模式的。世博会的文化分享已经很成系统,但是宋庄的文化分享却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喧闹的世博会现在如果没提前预定,那么想要在上海上床是非常困难的。世博做的是一种封闭,集成式的文化交流,它要奉献的是杂交和快餐式的多元文化供应。这种交流有特定的时空要求,这对于远道而来参观者是一种程序性的要求,比如,必须在世博会“规定的动作”里完成,才能分享到世博给你的体验,比如要排队,你才能体会世界各个国家的不同风格,不同思维,或者是先进,后者是落后的,或者是充满创意的。

  从文化层面上看,如果将世博会视为是一种有设置的分享,这种分享是一种有时间性的,有主题性的分享,甚至可以解释为填鸭式的全球区域文化汇聚,它的统一开放也意味着某种集体的内在的束缚。因为它是按照一个参数,设定了一个主题,这或许就是这种类型文化交流的最大局限——这种全球类型的文化供应,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对于本土化内在的文化培育这样一个“超级任务”,则是需要有链接点,而今天的宋庄或许可以承担转型文化发展的新需求——或许今天可以这样理解,世博会在全球城市里可以复制,但是宋庄却是独特的,其内容的构建极具动态性。如果仍然用过去的思维来看现时宋庄面对文化新未来的现实,那么宋庄不过是各种陈旧观念文化的拼盘,当然这种情况在不断需要新鲜创意和畅想新模式以及行动状态下的宋庄来看,虽然在开始启动阶段可能性不大,但是仍然需要警惕中国特有的传染型文化习性,这也将是宋庄能够超越自身文化的强大束缚属性,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汇聚新的文化区域——这是作为宋庄新类型文化区域面貌的价值和功能,如果看不清宋庄在今天特殊文化背景下寻求出口,那么辨别文化方向的视线将注定是模糊。那么对于宋庄价值阐释都是多余的,无非又是多了一个主打文化卖点的房地产开发之战——宋庄就是要拉开一定的距离来审视整个社会原有的文化体系,因此寻找到新的文化发展动力,释放出新的信息和文化整合力量出来,体现出新文化的强大推动力。宋庄作为文化战略上的新价值不能被保守的文化势力划为既得利益的战场,在输出各自保守的文化价值,而侵蚀宋庄的试验价值。

  要接受宋庄你首先要挑战自己对文化界面人工设置边界的超越。你更不能单一的思维和方式去评价不断蜕变中宋庄的好与坏。宋庄是一个在文化上还处于隐约但又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愿景,更带有超越文化限制的多元文化形态互动的意识与立场。它是一个符合想象,排解压抑,更具有现实行动的区域。宋庄在文化上的行动,这个阶段意义远远大于保守观念对这个地方的简单定论。你暂时还不能很清晰的把宋庄,但你也别为它明天要落到“人间”而焦灼,它本来就是自由自在的乡野生活。最重要的是,它现在的生成观念,方式和方法,值得你去尝试对它的链接与接收。

  接下来宋庄将迎来“超级链接”的发展阶段,“链接”好坏将决定它的未来。宋庄必须赢得一种成长的时间,在保守的文化势力还没有在这个地方得到平衡的机会点时,宋庄需要汇聚社会各种创新的想法,使得在搭建这样一个多元化多诉求的文化背景下,能够找到对接口。宋庄的成长还有赖于在最快的时间内能否培育一种自身能够抵抗传统约束的并不断能够保持文化开放姿态的基因。同时,社会层面在文化上达到的共识,也将推动“宋庄文化模式”即时性的交互分享。宋庄一方面自身的文化关系和诉求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到文化上的地理坐标,另一方面宋庄将又在与国内传统文化并行或混合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兼容方式,并改善原有传统机制的文化系统与方式。这些都要求我们今天观看和推动宋庄的方式,是基于什么样的视野和观念。因此,宋庄的文化半径,完全取决现在执行与参与者的眼界。宋庄不应该是想象的结果,而是各方努力不断实践的行为。这种行为可大可小,可保守可先锋,可封闭可开放,但是宋庄需要的是文化行动上的先锋状态,文化模式上的创新,文化观念上的新生成,因此这种“行为”注定需要新的结构与关系,而不是做成一个传统价值观赏的文化面子工程。这种新文化实践需要不断突破我们对传统的心理依赖,并对形成中利益关系链的不断破解。宋庄应该呈现很明确的文化价值诉求,输出一种新文化需求的信号出来,它的实验性大于做成一个文化实体,比做成一个文化迪士斯乐园更重要,它要显示出可移动“文化智库”的参考与借鉴的意义出来——中国不缺少民族文化消费园的模式,而是缺少一个动态的生成中的文化生态的构建,不是做一个消费景观下的文化消费园,而是生成可能性和多元互动的文化实验区。宋庄首先不应该是地产商的开发,而是文化新观念导致下的开放性平台的搭建。

  如果说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是一种封闭式的旧文化景观的商业开发,那么宋庄则是新文化汇聚的平台。宋庄和前者完全是两种概念。宋庄突破的是将原有文化做成现成消费品,从而激发新文化的可能性。宋庄内在的核心推力是文化生成,即是最新文化观念的互动,也是现成可视与可消费文化形状的直接显示。宋庄已经不可能封闭,而是需要在这场开放性的文化构建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将宋庄对于文化的价值衍生出来,链接到其他层面,从而改善目前保守型与非流动性文化的现状。

  需要指出的是,如何理解宋庄文化上的开放性,对于中国十分保守的文化观念具有超级现实的意义。宋庄属于一个形成中的平台的分享,它同步性的接受成长中的多元类型文化和文化新观念,同时它自身又在不断裂变出新的文化能量。这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宋庄作为一种文化增值区域的身份出现,它的价值更具有开放性,因此目前的宋庄仍然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宋庄以及未来更多其他区域“宋庄”现象的出现,则是一个开放性的分享,它将更多的带动今天我们对于新文化实验积极探索的意义。这种分享对当下的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么大规模和体量的文化实验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难以想象的,它的价值与影响力将是世界级的,这也是宋庄未来能够跨越一些发展中的限制,在更大的文化共识面上,发挥它的积极和优势,从而寻找到自身的文化张力和生命力,从而使自己的作用难以取代。

  值得期待的是,宋庄诸多美术馆和艺术机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文化容器,而且这种容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它可以吸纳全球最新的艺术文化实验和景观,展示在这个动态的平台,因此宋庄的活跃是内外部交流形成的,而不是一种被动式的输送,这就是宋庄表面上看它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村庄,甚至在生活方式上也不是最新潮的,但是这里的文化容量与交互产生的张力,却是它最大的景观和生命力。未来数百个或更多数量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共同支持起来的多样文化的流动,这个艺术机构交互变动,产生新的文化景观将是宋庄文化最具活力的原动力。

  宋庄自身装载的基本应用程序:首先是,它一开始面对的是国际性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文化需要新的对话性的元素,而宋庄提供显示了这样一个全球化与消费化背景下的文化特质。其次是,文化的互动性又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跨国界,跨区域,跨文化,这也是宋庄作为塑造新文化价值平台的基础,特别对本土文化是一种很自然不过的刺激,你不可能在这个平台上拿出保守的文化去对接世界各种文化。第三,宋庄模式的启发性,它可以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在中国特有的机制下,宋庄效应将启发更多的可能性,打开中国文化重启启动的一个界面,从而为流动性的文化构建提供一个方向。第四,宋庄自身承载价值不断的发生裂变,基于它平台意义的凸显,在新文化上的汲取,成了它的主要呈现和汇聚的方式,宋庄的模式决定了这个区域随时可以汇聚成文化上最新的观念和表现的方式,它将为自身以及其他层面提供更多的动力。从10多年前的画家村,到06年的文化造镇,到2010年规划中的中央艺术区(CAD),再到未来的文化输出。它的成长与变动都自然与不自然之间插上了当下社会文化需求的翅膀,宋庄的未来,取决今天对这个文化生态所构建的基础框架。而值得担心的是,现在如何为这个实验状态的区域,输入新的观念,新的模式,而不是导出保守的方式。这是今天面对束缚型文化在“宋庄”能否找到出口,能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新文化的立场抽离出来,而不是并到传统的文化轨道里,这是拷问每个艺术工作者的能力问题和对文化方位判断的观念水平。宋庄的可能性取决于无数个今天我们能不能在精神、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宽容和真实的多元化,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与想法的当中。简言之,宋庄未来的价值,就是打破约束型的文化结构,通过新的文化,在新的模式里找到新的方式和机制。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