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所谓的“新闻”,其实大多只是“新瓶装旧酒”——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或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从而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通过全球艺术记者们的眼睛来看整个业界——业界关心的,也是他们关心的;他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选择。纵观2010年的艺术界,一些事件反复出现,一些情况中外有别,一些灾害百年一遇,一些趋势喜闻乐见。2010年,艺术,继续与各界发生关系——它从不孤立存在。
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
2010年,当代艺术家频频“触电”。10月份传出周春芽首次“触电”担任电影《菩提与蝴蝶》艺术顾问的新闻,激发了人们围观当代艺术家参与影视作品的热情。方力钧在《绿茶》中饰演男配角、蔡国强在《小城春秋》中演坏蛋、岳敏君客串电影《爱出色》、喻红再次被王小帅的镜头对准拍摄《冬春之后:喻红的电影》……掀出的一串先例,仿佛给又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触电”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大牌都爱银幕,爱银幕的大牌形象更亲民。其实大牌不只爱银幕,他们也爱出书。年初《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的推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蔡国强还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和2009年国庆60周年焰火设计等项目,已充分进入资本市场和大众视野。但艾未未第一本中文书《此时此地》的出版,可谓年底的一枚重磅炸弹——艾未未也出书了,你看了吗?随之带出的是左小祖咒《忧伤的老板》、罗永浩《我的奋斗》……这股热潮看来还会继续。
当国内艺术家积极参与影视作品时,国外却出现了拉艺术家进入电视节目的新苗头,艺术选秀节目《艺术品:下一个伟大艺术家》(Work of Art: The Next Great Artist)引发“艺术选秀”大讨论。无独有偶,8月份,国内首届“新星星艺术节”紧随其后,全国海选艺术家。保守派的反对也不能阻挡当代艺术的娱乐精神,村上隆在法国凡尔赛宫的展览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凡尔赛宫1个月内的参观人数平均增加了45%,在争议声中,许多从未进过凡尔赛宫的法国人也进去参观了。票房说明了一切。艺术界积极探讨娱乐的力量,毕竟人民大众才是最广阔的市场。
钱没了,艺术还要继续
各国政府纷纷削减文化资金,是2010年最持久的新闻。正应了一句话:当你有了钱,艺术品是最后请进家门的;当你没钱了,艺术品是第一个请出家门的。西方国家还没在前一年的金融危机打击中喘过气来:希腊40多处文博机构关张和裁员、纽约大幅缩减文化资金、芝加哥美术馆缩短营业时间、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裁员和减少展览、美术馆馆长和特纳奖得主分别联名抗议英政府削减艺术经费、英国文化预算削减至17亿美元……种种消息告诉我们,至少在美国、英国,和作为“欧猪四国”之一的希腊,“艺术”必须勒紧裤头过日子了。“减我们,但别灭我们(Cut us but don't kill us)”艺术界人士的呼声和游行表明,艺术家对自身经济地位的认识和争取。年初沸沸扬扬的中国艺术家“暖冬计划”也是一次维权活动,部分艺术区得到了拆迁赔偿款。不论中外,艺术家表达的,都是群体意愿——在困难的日子,我们可以妥协,但是我们绝不屈服。
既然政府不能拨给足够的资金,艺术机构就只能各显神通争取财源了。6月份,尽管遭到艺术家和环保人士的抗议,皇家歌剧院、泰特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和英国肖像画陈列馆还是继续接受英国石油公司的艺术赞助。7月,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通过将艺术品租赁给苏富比拍卖行而不至解散其著名的玫瑰艺术博物馆(Rose Art Museum)。这一年,“钱”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
艺术的“不可触犯”
这个社会有着不可触犯的事物,例如政治人物、宗教,而一些敏感而富有哲思的艺术家,或以政治、宗教为创作主题,或突发奇想创作出触犯社会潜规则的作品。95岁的印度艺术家侯赛因(M. F. Husain),多次创作有违印度教的作品而在国内受到不下900起起诉,后受邀加入卡塔尔籍,终于获得宁静;旅法香港艺术家高小兰挂在学院大门的条幅“挣钱,少,多,工作”是根据2007年法国总统萨科奇大选时的口号“努力工作挣得更多”而创作的,后被破坏和撤下,在法国引起一场风波,最终文化部长道歉并重新安置该作品。而其他艺术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英国艺术家因“调侃”土耳其总理而遭罚款,并保证今后不再以政客为题做卡通艺术;伊朗艺术家、导演大流士(Daryush Shokof)作品批判伊朗政府,不断接到恐吓电话,后在德国失踪;俄罗斯两名策展人策划的展览展出了触犯宗教的两件艺术品,被指控,判以罚金;已故艺术家戴维·沃基纳罗维兹的影像作品,疑似冒犯基督教徒而被撤出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肖像美术馆,至今各方施压未果。沃霍尔基金会说:艺术有自由才有活力。而事实上,艺术与“不可触犯”之物,有着微妙的关系。此消彼长,说不清是谁“触犯”了谁。既然如此危险,倒不如学我们那些当年以反叛和前卫姿态出现的艺术家,你看,8月的“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就非常和谐。
艺术大师陨落
每年,艺术界都会不可避免地损失一颗或更多的巨星。2010年,2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自杀身亡;6月,享誉世界的女性艺术家路易斯·布尔茹瓦(Louise Bourgeois)病逝;更引起各界惋惜的是,我们的画坛斗士吴冠中病逝,享年91岁。吴冠中作为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不仅艺术成就冠绝,他的声名更在于他同样冠绝的性情为人。他纠葛于笔墨之争中,被种种溢美之辞以及无端非议双重包围。吴冠中,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一个歧义丛生的符号。吴老棺已盖但论未定。但更让人关注的是,他遗留下作品无数,价值连城,在市场方面,他的作品已成为炒作热点。之后的众多事端难免会是利益之争了。
艺术遭遇“不可抗力”
沉寂了近200年的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于4月14日第二次喷发。巨量火山灰冲上1.1万米高空,并迅速扩散至整个欧洲。近17000个航班因火山灰蔓延取消,全球受影响旅客人数或多达600万人。享受了多年全球化便利的艺术领域中的人们也由此陷入了困境。主要的影响是展览作品、策展人、艺术家、观众不能到场,艺博会藏家的减少更会导致成交量的下降。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化活动首当其冲:维也纳艺术馆举行的展览《底特律》开幕式被延迟,一些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也不能送达;在林茨举行的国际电影节“环顾欧洲”,75位参加者及其作品迟迟未到;法国戛纳电影节观众锐减,冷清不少……远在北京,受影响的展览活动也不在少数,例如“艺术北京”艺博会上很多欧洲收藏家无法前来;798、草场地的一批国际艺术展,参展的欧洲艺术家和观众也减少了。不过,冰岛火山爆发让更多的人被留在了米兰设计周,那些为看展而看展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体会设计背后的快乐和故事。据称,当年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描绘的就是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全球各地的人们见证火山灰使落日变成血红色夕阳的真切场景。2010年,艺术界对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艺术案件频发
刘向东状告高名潞抄袭、黄以明告范迪安剽窃、蔡国强奥运“脚印”剽窃正式立案、范曾告报纸媒体贬损其名誉、当代艺术知名藏家涉嫌中移动洗钱案、北京艺术区土地纠纷……2010年艺术案件有增无减,主要是艺术家维权意识增强了,当然也不排除炒作的可能。从前艺术家给人淡泊名利的印象,自西方资本市场进入,艺术成为了暴利的行业;及至越来越多的投资、投机者加入,艺术家良莠不齐,市场畸形发展,艺术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一向清高的艺术家也主动放下身段去争取、维护自身权益。主动也好,被迫也好,总之,艺术家不再局限于小圈子,开始以各种媒体为平台,向大众曝光。规章制度和监管的引入,或许更有利于艺术界的健康成长。
数字技术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影响各个领域,这在2010年的艺术界是个突出的现象。数字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获取信息更方便了——洛杉矶艺术博物馆(LACMA)年初宣布,将馆内已经绝版印刷的作品、珍贵的艺术类书籍、画册放到网站上,给公众阅读。4月,美国盖提研究中心着力筹建艺术史目录数据库(BHA),将为艺术史研究者提供大量期刊、书籍、目录、会议记录和其他目录性档案。电子美术馆、艺术数据库是低成本时代的发展趋势。iPhone配合了这个趋势,带来媒介的革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7月推出了iPhone和iPod touch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馆内的32000件作品的图片、艺术辞典、档案、展讯和各种活动,以及使用语音导览。今年iPad的出现解放了艺术家,画画不必再在画架或者电脑前了,而是随时随地!iPad绘画一时成为网上热事。
国际视野中的华人艺术家
中国不愧为“金砖四国”之一,在英美艺术界为后金融危机烦恼的时候,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力又上升了。《Artprice》年度艺术市场评估报告,全球艺术家拍卖成交总额前50强中,中国艺术家占据30%,达到15人。而美国艺术家只有12人。按排名高低,中国艺术家头10名分别是:陈逸飞、曾梵志、周春芽、岳敏君、张晓刚、刘野、蔡国强、王广义、石冲、方力钧。当然,中国艺术家的影响力还不只反映在价格上。5月,徐冰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要说在国际上的出镜率,艾未未可谓今年的红人。他受英国最著名的公共项目委托,在泰特美术馆漩涡厅创作《葵花籽》,后因美术馆担心粉尘影响观众健康而关闭该展厅,再后来赠送葵花籽,火了好一阵子。刚平息下来,又传出他的上海工作室遭拆除,“河蟹大宴”没办成。这并不妨碍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1月有消息称,他与承孝相一起被任命为第四届光州设计双年展联合总监。艾未未极具新闻性,难怪他能高居《ArtReview》2010年全球艺术权力百强榜第13位。
裸捐潮下的艺术界
2010年6月,巴菲特与盖茨发起一场运动——号召美国403位亿万富翁将财产捐出一半,而巴菲特更是捐出99%的身家,掀起“裸捐潮”。美国艺术界也受此影响,7月,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宣布,将向英国政府捐赠切尔西画廊和两百余件作品,作品总价值达3800万英镑,而本人将保留数百件藏品,传给下一代。在国际捐赠浪潮下,隐居的中国画家张省,向当地政府捐赠自己的作品和收藏2000余件,政府将出资千万建设艺术馆进行收藏。马未都也决定:成立观复基金会,并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盈利多少都要用在博物馆上,以此让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永续生存。看来中国人的目光倒是比美国人长远。
天价的中国传统艺术
犹记得2009年,曾巩的《局事帖》以1.08亿元成交,各方惊叹中国艺术品的“亿元时代”到来了。而在经历2010年的春拍、秋拍后,要问的不是有没有拍品能上亿,而是有多少件拍品上亿。5月,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以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6月,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成为国内首次诞生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世界纪录。5个月后,清乾隆时期的官窑瓷瓶以约5.5亿元在伦敦落槌,打破《砥柱铭》的纪录。秋拍所创出的佳绩则更为给力。11月的中国嘉德秋拍上,从高古字画到近现代名家名作,十几项最高成交纪录在几天之内诞生。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摹本以3.08亿元天价成交,李可染水墨巨制《长征》则以1.075亿元成交,刷新了《爱痕湖》刚创下的国内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半个月后,北京翰海秋拍上,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长征》所创下的纪录又被打破,更成为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的世界纪录。
短短一年之内,中国拍卖市场便书写了如此多的拍卖重要纪录,从“硬指标”上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拉上了国际水平。资本的介入导致了目前拍卖市场行情火热、天价频出。而天价背后:《砥柱铭》涉嫌赝品“拍假”和炒作“假拍”考验市场的规范和诚信;乾隆“艳俗鱼花瓶”引发“瓷器爱国主义”的争议,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定方式受到质疑。天价传统艺术品的泡沫是否会比前两年的天价当代艺术品少,还是未知之数。(肖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