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外界的诟病,浙江山水画家也意识到了自身画风存在的不足,积极听取了外界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那些中青年画家,在风格样式和画面效果上费力良多,力图改变单一的绘画风格。但现在看来,力度不够,效果不佳。外人看一眼就能看出浙江画风的影子,并没有真正在继承中予以创新。
过于注重传统的培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画家们的创新能力,落入古人的窠臼中而很难再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石涛早在200年前就已提出。所以浙江山水画坛所要亟需改变的,一是打破风格单一的局面,使画作内容多样化,风格多样化,紧随时代,反映时代,变革传统技法为当代的绘画语言。二是改变相对偏软的绘画风格,创作一些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浙江画家乐于表现恬静韵盈的自然场面,喜欢结合自身的笔墨优势,在寸山片水中、一草一木中彰显大千世界。这种绘画固然韵味十足,很值得玩味,但更多地给人感觉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独自表露,很难引起观者的共鸣,更不要说有多少气势和感染力了。
浙江是中国山水画高地——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艺术方法已是深深地烙进了当代新浙派画家的笔墨之中。在“浙江重大历史题材”等当代中国画中融会了现代审美元素、装饰元素的山水画创作中,不难看出,其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的一种变体。瑰丽中有了刚健、大虚中有了大实的艺术布局,其本身就在浙派山水的本义之中。而在其灵动老健、氤氲大气的笔法和墨法之中,又不难找出浙派大师与黄宾虹的积墨、宿墨技法,以及和陆俨少山水云水图像之间的某种渊源继承关系:笔墨在精细之中透发着豪气,在秀润之中隐含着刚健,在灵动之中又表现出老辣,在墨色淋漓的笔墨之中,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江南文人的忧郁气息。本报记者刘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