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专家:中国绘画进入繁荣时期 但不等同于高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20 10:51:11 | 文章来源: 辽宁日报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画

《小仙》 明 吴伟 画

《九方皋》 徐悲鸿 画

《闽南风情》 周思聪 画

专家观点

■目前,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繁荣并不一定等同于高度,考察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

■传统的中国绘画确实已经变味儿了,这种变有好的一面

■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量,对于艺术家来说,既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也要对世界前沿思想有所掌握

■发展当代的中国绘画,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当代画家的审美追求,创造当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

“对于中国绘画当下状态的整体评价”,是本报在“重估中国当代绘画”策划的第一阶段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究竟美术界内部对目前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怎样的判断,他们眼中的当代画坛应当如何定位?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开始对中国当代绘画进行“重估”。

几位受访者对现状基本持肯定态度,不过,他们同时也指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并且明晰了判断一个时期绘画状态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其中,著名画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爱国从整体发展出发,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来形容今天的画坛,不过,他也直言美术界存在着浮躁的情绪,尽管整体“繁荣”,但大师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著名画家、清华大学教授韩敬伟也首先高度赞扬了中国绘画的整体状态,更认为“中国绘画正处于最好的时代”,对于一些病症,他认为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著名美术理论家王志纯则强调应当用辩证的思维作出判断,他认为,中国的画家要致力于建构中国绘画的当代面貌,创造中国绘画的当代形式、语言和风格,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支撑起这个时代的中国绘画。

衡量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看作品的数量……今天,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的作品比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更好

李爱国和韩敬伟同是78级美院生,从求学到形成个人艺术风格,再到于画坛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成长过程几乎就是中国绘画近30年来发展的缩影。评述中国当代绘画的整体状态,他们的视角更为全面,可以从历史的、世界的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对照观察,当中包含了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

李爱国从三个方面看待今天的中国绘画。首先,他肯定当下的繁荣状态,并认为是历史上罕见的。“应当说,目前,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今天,全民对绘画的关注程度之高,绘画市场之繁荣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少有的。这与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

“第二点,市场机制的建立推动了绘画的活跃,也给艺术作品质量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创作,在创作数量和部分的创作质量上,都呈现出了很好的局面;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市场是双刃剑,它也给画坛带来了浮躁。”李爱国认为,当代画家与古代画家相比,尤其是与唐宋时期的画家相比,显露出许多不如前人的地方。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高峰,宋代是山水和花鸟画的高峰。唐宋绘画的博大精深,与当时的艺术家对于艺术执著求知的精神有很大关系,而当代艺术家则恰恰是欠缺这样的精神。当然,这种欠缺并非单纯因为美术界自身的问题,与大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有关系。商业时代的浮躁、急功近利、过于物质追求等负面效应,必然会波及到美术界。 ”

最后,他又从创作格局方面对今天的绘画作出了评价。他说:“当下与过去相比,非常不同的一点是体现在创作格局方面。今天,中国绘画的创作格局在每个画种上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工笔人物画,它的某些方面的确有相当大的发展,当然,所谓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已经彻底超越了古人。我们不能说今天的作品比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更好,任何人都不可以这么说,这么说也是不准确的,我所说的发展指的是某些方面。今天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尤其是大尺寸的人物,其质感、透视、解剖等方面的技法确实是古人做不到的。当代的艺术家借鉴了西洋绘画的经验,掌握了素描的技巧,也学会了透视解剖,因此,在这些方面,可以说今天的绘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古人未曾达到的。 ”

李爱国虽然认同当下是绘画发展的空前繁荣期,但是,他也提出,繁荣并不一定等同于高度,“考察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看作品的数量。 ”

“以水墨画为例,与民国时期相比的话,当代的作品总体上是无法与那一时期相比的。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出现了许多水墨大家,到了民国时期,也有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称得上名家辈出。如果以大师级人物的数量来比较,显然今天的画坛逊色不少。不过,人物画方面,我们也还是有可取之处,建国后有两位非常值得注意的艺术家,他们是王志武和周思聪。从这两位先生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写意人物画取得了很大发展。 ”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