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张恩利:艺术市场面前保持冷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21 20:02:49 | 文章来源: 《顶层》
 

市场:根本不想作品进拍场

开幕式当天稍晚些,即有许多关于此次张恩利个展的评论在微博上涌现。比如,@田佳乃:“当代艺术的好坏,似乎和价格密切相关,只要卖的好价格高就是好画。十年前张恩利个展门可罗雀,今天的上海美术馆,同样是张恩利个展却名流云集,民生的何大腕,印尼的余大腕等纷纷到场祝贺,完全今非昔比。张恩利一直以来都是个好画家,不红都很难,只怪我们没眼光。”又比如,@阿特姥姥:“张恩利个展,展现的都是日常的一角或者日常的器物,张恩利表现它们如同肖像的刻画,每件日常之物中都透出自己的个性。作品不一定要讲出它的意义,站在它的面前让你觉得舒服甚至感动、甚至冰冷,它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它还能承载多少功能,这个应该不是艺术家要预设的。”还有未透露姓名的画廊业人士曾表示:“张恩利就是那种一直不怎么红,突然有一天你才反应过来他红了,但已经没什么机会买到他的作品了,典型的香格纳画廊模式。”

那么,这个曾经没让我们反应过来而现在已经红了的张恩利,他本人对艺术市场又有何想法?其实,画家都不是很爱跟人聊市场的,但在笔者不依不饶地挖钻之下,张恩利对艺术市场的一些个性化观点也渐次呈现。

张恩利的代理画廊只有国内的香格纳和英国Hauser&Wirth画廊两家,前者的代理始于1997年,而后者则是自2006年起开始代理合作。问起每个月需要创作的作品数量,他说是按自己的感觉来画的,并无硬性规定。又问他是否参与作品定价,他笑说“其实艺术家对市场的了解不一定准确,所以定价是画廊的工作,而艺术家主要关注创作本身。”

当话题转向最近的二级市场时,我提起张恩利作品在拍场上还算不上常客:2011年春拍只有西泠拍过一张他的2008年作品《头发》;而下半年的秋拍,仅香港佳士得当代艺术的日场中拍了一件2005年作品《花园》。对此,张的回应很坚定:“我真的不想现在进二级市场。觉得自己还太年轻,必须在一级市场有了足够积累后进拍卖才有意义。目前,我的画大概有那么五、六张会上拍,这些都是很早以前卖出去的,咱也管不到了。但现在的画基本都不进二级市场。我认为,如果过早被二级市场炒作起来的话,对国内外藏家的培养和发展也非常不利。”必须承认,能在热得起泡儿的市场前保持一份冷峻,这跟他作品画面的淡定冷调,似乎有点关联。

我又忍不住唏嘘地谈起那些买了画就很快又送拍或转手的现象,张恩利对此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那种买了画之后没几天就拿去拍卖赚钱的人,也许再去买画,就不很容易了。我希望我的作品,被真正喜欢它们的藏家收藏。当画家的好处是,如果他真正能画出点好东西被好藏家收着,那就等于他这个人的一部分留到后世了。”

不少富裕阶层的藏家,买画习惯直奔拍卖会场。但张恩利建议藏家可以在一级市场也就是值得信任的画廊里多看多买,“如果自己不太懂行或是没有时间看书研究的话,完全可以聘请专业的艺术顾问来帮助。”也是,只有先让一级市场繁荣了,艺术市场才真正地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对目前雨后春笋般冒头的艺术基金,张恩利持较为审慎的态度:“我不了解基金,感觉这种金融活动像是用艺术家来作试验品,因为万一解包不顺的话,会对艺术家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本人还是偏爱传统的方法。”但他对目前人们利用艺术品进行投资的行为则表示:“艺术家的生活常常是很艰涩的。我对任何拥有艺术热情或是愿意投资艺术的人都非常尊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艺术家的生存空间,才能诞生更好的艺术品。但艺术家本身并不应该太考虑市场。”

那么作为画家的张恩利是否也同时购买艺术作品呢?“我完全不参与艺术品投资。如果说买画的话,好像自己看油画的眼光太过刁钻,很好的油画作品已经买不起了,一般些的又不一定能入眼。现在我偶尔买些年轻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不求投资回报,只是真心喜欢。”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