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纯粹与自足,雕塑拥有自己的生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15 16:15:14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拱门》




《斜倚的人形》




《刀锋两件组雕》



今年夏天,伦敦举办三场重要展览聚焦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首先是帝国大街(Britannia Street)的高古轩画廊名为“亨利·摩尔:晚期巨作”(5月31日-8月18日)的展览,画廊从亨利·摩尔基金会借得大量铸铜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庞大,此前从未被摆放到室内画廊展出。

开放空间的艺术

亨利·摩尔相信雕塑是“开放空间的艺术”,流动的空气、灿烂的日光,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我来说,配合它最理想的场景是自然。”他同样说过,“即使有机会把作品放置在我最欣赏的建筑里,我还是更倾向于放在自然中。”不过,他并不回避和建筑师的合作,比如华裔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就喜欢使用亨利·摩尔的作品装饰其建筑的门厅,这种手法在华盛顿、达拉斯等地被一再使用。不过摩尔本人很少会主动“进入屋内”,他晚年和妻子生活在简朴的英国乡下农庄里,为了便于创作,他的庄园不断扩大,最后成为一座雕塑公园,而今,摩尔故居佩里·格林(Perry Green)已经成了亨利·摩尔基金会的所在地。摩尔的作品以绿草、树木及天空作为背景,约克夏雕塑公园是又一例合适的场景。在艺术家去世以后,他的雕塑展通常都是延续这样的思路,植物园是惯常使用的舞台。

在自然中进行展示,固然能强调摩尔作品的浪漫化的一面,人们很自然会将其和树木、山坡、石头等景观进行类比,却可能会忽视雕塑工业化的制造过程、坚硬的原材料,以及艺术家在数十年创作生涯中发展出来的充满表现力的简洁和抽象的形式。通常,摩尔雕塑的原型是根据艺术家在佩里·格林居住时,在生活环境周围捡到的特别的石头、动物骨骼所发展出来的手掌大小的模型,高古轩的展厅里有一整个架子上摆放着这类小物件。

当艺术家超越了对人体形象的描绘,摩尔发现了新的自由,在展览中这一趋向显而易见。他发展出接触、扭曲、连接、分离、提升、融合等各种方式。当观众移步或穿越他的后期铜雕,在高古轩画廊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它们显得更为动态十足,带着激进甚而色情的调子——这种感受也许在开放空间中很难获得。

鉴于不列颠街的高古轩画廊是专为展示理查德·塞拉这样的当代雕塑家的大型作品所准备的,尽管画廊在搬入摩尔雕塑时拆了一整面墙,但其展示空间并不局促,重量、尺寸显得恰到好处。摩尔对于雕塑的尺寸有特殊的敏感,他曾经写道:“如果材料和运输等实际条件允许,我宁愿更多地制作大型雕塑作品。目前常规尺寸不足以将一种观念与日常生活隔离开来。无论是很大的还是很小的雕塑,都会产生一种由尺寸而引起的附加情感。”他喜欢在自然中创作,因为“在露天里制作出来的雕塑作品要比在伦敦画室里所做的自然得多,不过需要更大的尺寸”。

亨利·摩尔基金会的主席理查德·卡沃克莱西(Richard Calvocoressi)认为高古轩画廊也许是伦敦最值得为自然光线引以为傲的展览空间,“无论是从天顶还是从周边,至少能部分满足亨利·摩尔对‘日光’的执著要求。”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