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当代艺术在中国相遇:安迪·沃霍尔与杜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17 13:31:17 | 文章来源: 艺术商业

发现时光胶囊

今天,他的形象依然被印在T 恤和画册中,他从1960年代开始直到1987年去世,用于记录日常工作生活的《时光胶囊》(612个放满生活物品及信件杂物的纸箱子)也成了被看的对象。人们打开那些纸箱,像考古发现般地惊喜。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了解安迪的私人世界,以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艺术文化环境。这应该也是安迪乐于见到的一幕,他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

当代馆的策展人马立表示:展厅的文献柜里展出的是第237个“胶囊”,在里面可以看到“倩碧”的包装盒,也许是装过松节油的玻璃瓶,照片、幻灯片、商品标签和信件等等物件。在另一些时光胶囊里,人们甚至发现已经腐烂的蛋糕,可见安迪想回到孩童时代,只想收集和保存美好的单纯初衷。另外,她也表示这次的回顾展览将根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场馆特点进行布置,展品相比香港站会更多一些,孩子们还可以参与动手实践的艺术工作坊,相信观众通过这一个回顾展会对这位非常有爱的艺术家有更详细的了解。

对话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馆长

A=埃里克·夏纳(Eric Shiner)

记者 :本次展览的准备时间有多久?

A :四年半前,当我开始担任美国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馆长起,想要做第一件事是把安迪·沃霍尔的藏品带到亚洲。所以这个项目从四年前开始筹办,我想要把安迪·沃霍尔的展品带到中国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学者,一直很关注亚洲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当代艺术,所以我也深知安迪·沃霍尔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中国的艺术家和大众能够亲身体验到安迪· 沃霍尔的优秀作品。

记者 :安迪·沃霍尔与中国的渊源从何开始?

A :安迪·沃霍尔第一次来中国是1982年,大家可以从展厅里看到他当时来中国拍的一些照片。他当时去的是北京,做的是很多游客都会做的事,去的是长城和天安门。其实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1956年的时候就来到了亚洲,当时他去了日本、泰国和中国香港。他在去亚洲的路途中发现有很多寺庙的佛像都包上了金帛,这也给他很多灵感。等到他回到纽约之后,在很多的绘画作品上也使用了金帛,我们也可以在展厅里看到这样创作手法的作品。

记者:安迪·沃霍尔和他的作品揭示了什么?

A :本次展览也是我们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首次举办如此大型的展览,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了艺术家400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完整记录了他的艺术创作生涯。而不管安迪· 沃霍尔使用的作品是什么媒介,还是这个作品尺寸和大小,他们的作品有一些共性,就是他关注的是整个当代人的精神,也就是在1950年至整个80年代末,美国文化的精神。而这些其实是安迪·沃霍尔对整个社会作的记录,可以在他的作品里,不管你是来自哪里,来自哪个国家,都能够看出这些文化中共性的东西。所以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是他对社会的研究,具有整个大家都能看到的普世性。

记者:今天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如果艺术家在世会怎么想?

A :安迪·沃霍尔已经逝世26年,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作品现在在拍卖市场上的反应他会非常开心。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自己就能通过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售出而获得巨大的财富,不过我们如果去看安迪·沃霍尔他最早期的作品的话,比如“金宝汤系列”,一幅画只卖100美金,却仍然在画廊卖不出去。现在你想想看这个价格就升得非常高了,4000万至1亿美金以上,这样的升值速度真的是不可思议,而且安迪·沃霍尔也成为了非常坚挺的艺术指数,他是艺术家中最具有企业精神的。

记者:这次展览的安迪代表作是什么?

A :我们这次在展览中展出了不少他的代表系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时间胶囊”。安迪·沃霍尔其实制作了612个时间胶囊,把他自己从1974年以来在桌子上或者是床头柜上放过的东西,都收集起来放在标准大小的纸板箱里面去分存,平均每一个纸板箱里他收藏的东西可能会有100 件,我们博物馆总共收藏有612个这样的箱子。这次展出的箱子包括了安迪·沃霍尔的信件、照片等各种各样的小东西,艺术家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把生活中的记录留下来,包括他生活的体验和故事。事实上,安迪·沃霍尔本身已经不光是一个收藏家,在他生活的后期,他甚至已成为一个有收藏癖的人,他家里,房间里,从地板一直到顶上都是收藏的东西,在美国这是被称为有收藏癖的。

记者:安迪·沃霍尔的粉丝们会怎么想?

A :如果我们现在看同一时间,总是会有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在同时举行,但是我们博物馆的收藏品数量非常大,我们约有900幅绘画作品,约数千幅素描作品、版画作品,此外还有艺术家收藏的1万多幅照片。之后我们博物馆会在全球举办安迪·沃霍尔的展览,所以安迪·沃霍尔的粉丝会跟着展览在全世界旅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