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像由心生—新水墨艺术展”在团城艺术馆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8-16 23:46:2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展览展出的杜小同作品《北方》,215×50cm,水墨宣纸,2014年

杜小同:呼吸的美学

小同的作品,源自对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自觉。他的画面看似简单,我们却能体会到那是个层层关联的精密组织,水与墨,呼与吸,心与灵,都有关系,这种关系以寸、以秒、以毫为单位,严密而精准,你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却可以丝丝入扣地感觉到。

小同画了很多人潜入水中的画面,他构图极简,但却调整和控制着所有的布局,缓与疾,轻与重,开合与沉浮,在大片的水域中,人物冲向一个不可预定的目标。在小同的画前,我们知道水墨的控制可以收放自如,放纵到极限,同时也收敛到极限,收放之间,衍生出一种平和、沉静、没有野心的杜氏美学。小同的将纷繁与简单就这么交织在一起,如此宏大,又几近无声,站在画前,小同给了我们平静的力量。

展览展出的李百鸣作品《故园往事之素心远》,97x69cm,纸本水墨,2014

李百鸣:片刻的寂静

对于“故园”,我们总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情感。那些老去的家园,承载着历史的光荣与衰败,承载着刀光剑影,也承载着酱醋油盐。李百鸣的画,显现的正是这些背后的故事,这些冷寂的故园,历经沧桑,破败厚重,伫立在皑皑白雪中,如时间一般静默。在李百鸣眼中,这是个黑白影像的故乡。这故乡曾显赫一时,又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寂静的面对被整个世界淡忘的眼光。

在中国的历史中,心怀故园,念念不忘者多有传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魏晋的名士周顗感怀“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李煜长叹“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对于故园的缅怀,伴随着朝代更替,变成前朝梦忆,吟唱不歇。“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万般绚烂,终归平淡。李百鸣画的不仅是故园往事,也是千秋感慨。李百鸣的故园,是对时间和自然的觉悟。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能体悟到萧瑟冷寂和安静平和,在咫尺作品中,投寄我们对故园往事的怀念和想象,哪怕只有片刻,也倍感温暖。

展览展出的范琛作品《静流》,35x69cm,纸本设色,2014

范琛:山水心印

范琛试图用色彩建筑一种新山水。他的色块布局有序,浓淡分明,画面轻逸、明朗,承接了传统山水的典雅与磅礴,但在视觉体验上却具有鲜明的个人化图式。移步画间,能感受到山水无言的沉静与神性,能体味作者充沛的情感与创作力。

与范琛交往不多,但每次都被他机敏的回应打动。在范琛眼里,山水的创作不是一种画法,而是他的情感与智识,是他的生活方式。在当下,重新塑造山水,是范琛面对自然与城市的体悟。我们在他的画前,感受到大山堂堂的静穆平和,在丰富的色块变幻中,投寄这个时代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董其昌说,若我们懂得水墨的力量,画中山水与真实的山水,其实不可相通。范琛画的,其实不是山水,是他的心印和生活本身。

展览展出的胡世鹏作品《晼晚之一》,34x34cm,纸本水墨,2014

胡世鹏:黑白潜沉

胡世鵬生活在贵州,黔地的山水风物,使他的创作始终充盈着淡淡的氤氲之气。 毫无疑问世鵬受过专业的训练,他的创作态度认真而简单,画眼里和心中的图景。世鵬也是个简单而安静的人,他信奉“静以修身,简以养德”,“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在贵州,没有一线城市众多的活动干扰,世鵬在创作中了解了静的意义。

在创作中,世鵬选择最根本的黑白两色,用简洁的色彩、单纯的构图和柔和的笔触,画出贵州的山水气象。在一个喧哗的时代,世鵬选择了与内心相处。和这个疾速向上的新水墨时代相比,在以成功和财富为标杆的市场体系中他可能被边缘了,但是他所带来的是更重要的价值:尊重内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在世事纷扰前,求得一份潜沉 。

展览现场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