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十大美术馆馆长
说起中国国立美术馆,如果从1936 年建馆的江苏美术馆算起,已经有着77 年的历史。但细究起来,国立美术馆真正发挥作用,还是近几年的事。在上个世纪,大部分的国立美术馆都只能说是放画的仓库,最多算是一座挂着画的房子,偶尔拿出馆藏做展览,有时只是为了防止作品发霉。
而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员工开支,收藏与保管很多时候还需要靠出租展厅的收入——直至目前,中国还有这样的美术馆存在。捐赠者埋怨作品捐出后就不见天日,公众遗憾看不到好的展览。即使美术馆策划了一个优秀的大展,通常都会因为资金问题,搁置许久。然而,就在最近几年,中国正有一大批美术馆,在其馆长的带领下,展示出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这些新一代的馆长,不仅是经营者、策展人、艺术家和学者,更多时候,他们与企业家谈展览的赞助,仔细考究展览作品的调换,修改与合作方的合同。甚至,他们有时还要检查展厅厕所的卫生——即使这样,他们还是享受这份快乐。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多数馆长都表示随着国家对文化越来越重视,目前资金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
2011 年与2012 年,文化部组织专家对中国公立美术馆进行几轮考察与评选,评选出中国十大美术馆。2013 年1 月18 日,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努力下,十大国立美术馆的馆长首次聚齐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北京的联合展览前,有的美术馆派人提前到中国美术馆侦查其他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以及计划陈列的馆藏,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一场展览俨然成了一场PK 大战,馆长们乐在其中,他们迷恋于竞争与挑战,也享受于PK 中交流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