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美术馆京城大比拼 公共美术教育崛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7 17:18:45 |
文章来源: 《易拍全球商报》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大众美育的重要课堂

如果不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召集,中国十大美术馆馆长完成历史上的首次聚首或许还要推后。为了庆祝中国美术馆建馆50 周年,2013 年1 月18 日,“群珍荟萃——中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在北京开幕,中国美术馆以“苏醒时代”为题,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美术变迁的路径和脉络。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罗中立的《父亲》等经典馆藏与其他美术馆的诸如齐白石、李铁夫、徐悲鸿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同台亮相。

说起这次中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的策划过程,从2012 年9 月起,范迪安就开始陆续给各个馆长们打电话,从每个展的主题是什么,到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展品,范迪安都一一沟通。而各个馆长也从开始的犹豫不决,到最后尽可能地拿出经典馆藏与震撼的策划。除了“竞争”之外,各馆也把此次展览当作一个展示的绝佳机会。

范迪安表示,本次展览是让美术馆的艺术资源为社会公众共享,成为真正发挥美术馆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次展览的缘起与立意,就建立在全国美术馆界这种新的认识上。十大美术馆高度重视此次同台合展,根据各自藏品优势,形成了十个具有不同学术特色的专题展览。在展览策划上,尤其注重以当代智识激活藏品,让藏品展现出在美术历史坐标上的价值,而许多作品更是第一次在北京展出,也使广大观众欣赏到各馆典藏谱系中的精彩。

也正是在范迪安的努力下,让“群珍荟萃——中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这类很难出彩的主旋律展览,能够在揭幕的一刹那让中国美术馆的展场群香争艳。从展厅设计到馆藏摆放,中国美术馆的实力让其他馆的馆长们惊叹不已。而范迪安在展前一直担心的提倡主旋律会对民众多样化审美培养不够,也随着展览的精美展陈与多样性的呈现烟消云散。

中国传统艺术之外的视野

作为国字号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并没有单单青睐于中国传统艺术,美术馆曾策划并举办了众多精彩的海内外艺术家大展,其兼容并包的办展风格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同。建馆40 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重大展览包括:“美国哈默藏画500 年名作原件展”、“法国19 世纪农村风景画展”、“毕加索绘画原作展”、“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展”、“罗丹艺术大展”、“夏加尔艺术大展”、“米罗东方精神艺术大展”、“奥地利国家博物馆藏品展”、“非洲艺术大展”、“达利艺术大展”、“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仲夏法兰西——北京”、“俄罗斯艺术300 年——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珍品展”(“2006 中国俄罗斯年”重要展览之一)、“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意大利艺术·意大利生活”(“2006 中国意大利年”重要展览之一)、“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2007年西班牙文化年”重要展览之一)等等。其中于2008 年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打破了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的日参观量、月观众量和单项展览观众量三个记录,两个月内接待观众66 万人次,中国美术馆已成为向大众实施美育的重要艺术殿堂。

展出传播当代艺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蔡国强的个展“我想要相信”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包含了蔡国强标志性的火药草图、爆破计划的录像、装置和社会项目,巨大的装置作品“草船借箭”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厅;而以“撞墙”为题的狼群,以及以“爆炸”为题的插满灯管的汽车,都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布满展厅;同时,蔡国强以北京奥运会印象为主题创作的长33 米、高4 米的最新大型火药草图和8 月8 日奥运开幕式的视频等也一起呈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这个展览的赞助商包含了汽车、印刷、化妆品等不同行业,但展览的专业性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很多观众以此参与、认识了当代艺术。

继2008 年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合成时代: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后,2011 年7 月,中国美术馆再度推出了主题为“延展生命”的大型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范迪安如此解读这每三年一次的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在这里有众多的互动项目可以满足一家三口的周末生活,不管用哪国语言,你都可以坐在电脑前,打一段大家都能看懂的‘地书’——这也是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的代表作品。还可以认识到听不同调频广播的植物都是如何生长的,也可以坐上飞速旋转的车轮,观看城市的风景。这就是美术馆,有时候,也可以变成充满想象力的城市游乐场。当下的年轻人审美趣味越来越丰富,不满足于单一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希望从艺术品创作中看到一种创造力,看到艺术家的想象性和想象力,通过审美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激发起一种创造的热情。我们通常讲,好的美术作品在给人以美的愉悦的同时,也滋润、熏陶了心灵。”

新馆或成首都新地标建筑

谈及中国美术馆2013 年的展览计划,范迪安表示,除了贺岁大展——为庆祝中国美术馆建馆50 周年外,还策划了一批重要展览。“我们在3 月会做一个很有学术特色的展览‘留学到苏联’,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前往苏联学习艺术归来的艺术家作品。”范迪安谈到,包括全山石、罗工柳、张华清、郭绍钢等艺术家归国后,很多都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领军人物,但由于时代更迭,很多资料都缺乏整理,这一次的展览将从作品、笔记、文献照片以及新媒体各方面抢救式还原这一艺术家群体。

此外,5 月,中国美术馆还将利用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全面梳理20 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大规模的一个展览,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展览,能提高大家对中国美术发展历程和成果的认知,通过作品,去感受历史和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范迪安说。

范迪安还介绍说,目前中国美术馆的各项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除继续实施“开门办馆”的策略,还组成了中国美术馆顾问委员会、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馆策展委员会、中国美术馆收藏评鉴委员会、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小组;中国美术馆还将继续推进人事体制和分配机制的改革;继续加大收藏力度,丰富藏品种类;提高策划系列展、精品展的学术能力,打造国家美术馆品牌;强化公共教育职能,提高美术馆服务社会水平;继续盘活资源优势,开发延伸产业;加快建立“数字美术馆”和“流动美术馆”的进程。

在将中国美术馆建成国内首屈一指的国立美术馆同时,中国美术馆的新馆目前也正在建设中,这座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操刀设计的国际性建筑将位于鸟巢旁边,占地面积达13 万平方米,将成为首都北京的又一地标性建筑。此项目的竞标时间长达两年,在150 余家公司提交的方案中,有20 家受邀提供设计详图,而著名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和朱锫都曾参与首轮竞标,但在最终入围的五种方案中,没有一家来自中国本土建筑事务所。努维尔方案的具体面貌尚不得而知,据说其中包含了若干中国元素,不管怎样,2015 年建成的中国美术馆新馆将延续中国国立美术馆的传奇。

对话馆长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美术殿堂掌门人,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Q: 中国国立美术馆与国际大型美术馆的差距在哪里?

A: 与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的专业水平相比,我们的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的管理模式,还有待定型,有待政策进一步扶持。同时,队伍素质也不够高,能力不够强,内部各环节的协调常常出现间隙。

Q: 在公众服务方面,中国的美术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中国观众目前审美普遍较为狭隘,还停留在印象派时代。

Q: 中国的美育教育不是美术馆一个体系可以完成的?

A: 应当是四个系统共同合作。一是美术教育系统,以美术院校为代表,主要是出人才,这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有很大变化,现在已经变成综合学科,并增加了设计艺术。二是美协系统,联络组织艺术家进行创作,出作品。三是画院系统,应具备中国特色,有一批专职画家来进行创作和研究。第四才是美术馆系统,在过去的时间里,美术馆一直比较弱,这些年得到了长足发展。

Q: 您做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划,您是如何把握策展方向的?

A: 我觉得在策划上就是要着重抓住两点。第一点,中国的艺术是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我要选这样的艺术家,选这样的作品。第二点,这些艺术家能够用东方的智慧、东方的观念和现代的一种感受相结合,从而给别人提供一种今天的艺术还有多少创新的可能性。

   Previous   1   2   3   4   5   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