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排课的形态
谈到排课的形态,我倒有些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自己曾经主持过相关工作,也体会过在照顾方方面面之后,排课与教师配置并不是一件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的事情,其间困难困惑诸多。
以下,排开方方面面的具体影响因素,对课程排列谈一些简单看法。
2.1. 一维特征的排课方法—— 通常的美术类院校的专业课程因为技能技巧特征非常显著,强调感官觉悟和肢体行为能力。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且需要时间集中和不间断地延续。要求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应激水平,保持探索的注意力,并经过反反复复循环进行的器官感受、大脑处理与抉择、行为反应过程才能达到适应,从而提高控制能力,掌握技能技巧。
美术性很强的课程训练,如果采用过于间断性的排课,且每次时间太短,必定影响绩效,即“三天不摸手生”。每次上课积累的视觉、触觉感受和信息处理方法由于没有得到巩固,激情没有得到维系很快就丢失了。下次上课时又要重新找回感觉,往往进入状态比较困难。出现找不着感觉,甚至迟钝、抗拒、漠然等情况。
因此,美术院校专业课程的排序是以单线型发展为特点的,单课程达几十学时连续进行,完结后再进行下一课程,课程之间首尾相接。形象思维为主旨的课程采用这样的排课序列自然有一定道理,至少绩效显著。(图1. 一维特征的线形排课)
2.2. 二维特征的排课方法——
部分设计专业是工程学和艺术学兼而有之,文理并重,如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造型基础的任务不仅属于视觉和触觉以及纯精神的,并含有大量的自然科学的属性。造型基础的课程除了美术课程外,需要同步发展的还有与形态图示相关,并有助于空间造型形态的认知和表达,且具有工程学特征的其它课程,如画法几何、几何图形、阴影与透视,都可以一并纳入空间形态造型基础训练的范围。
知识性强理论性强的课程信息量较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受者的大脑来不及处理,会出现暂时性饱和,需要间歇时间进行理解、消化、吸纳(有的科目一次只宜上2至4个学时)。这类课程的排列应该是间断的、互为间隔的。除课堂讲解答疑外,给出数倍或十数倍于上课时数的课外时间量,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习题练习。
这类课程安排过于简洁明确就会出现弊端。展开一个课程的同一时段内,如果没有间插其它专业课程,全然采用首尾相接的排课方式,知识之间容易出现终止、断裂的负效应。单项课程知识还未来得及在其它课种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大部分相关知识就从记忆中消失了,知识丢失的现象十分普遍。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记忆显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人的智力与记忆相关,即知识的储存与个人智力相关。而大多数的知识当它在其它课种的学习中继续发挥作用并取得正面绩效后,知识才能真正成为稳定的财富被积累起来。
因此,技能为主和课程和理性与知识为主的课程,在排列秩序和单位时间上应有不同的表现。有工学特征的设计专业其美术技能和工学知识是互为支持互为应用的,感官觉醒和逻辑演绎是分不开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是动态的并具有生长能力的关系。
具有工学特征的专业,排课计划可以采用施工流水的网络搭接方式,即形态构成、画法几何先期开放,素描色彩、透视、快图表现等其它造型基础课程后续跟进。并在相当的时间段落中保持一至二门课程或几门课程平行延伸,或实行时段上的小交错大流水的原则。这种平行是指时间行进关系上的水平直线状态,即从知识族群关系上分属不同领域的数门课程呈现水平面展开。其实这也是一种常规的二维排课方式。各课种的结束也是在平行发展过程中由课时量终结而前后自然结束。
按照知识族群关系,课种在同一平面层形成分区组团,即形成平面的二维关系,各系统是互相平等的,没有纵向的层次差别评价。只是按照学生思维的发展逻辑和教学观念,反映出前后的时间现象罢了。
2.3. 三维特征的知识共享——课种之间的关系是平面的,但是,每个单项课种或知识领域自身存在纵向的差别——演变,也是纵向铅垂面的各个段落。比如:素描可以按照功用和式样细化为以下类别:结构素描、写生表现素描、多种材料应用、意象素描等等,素描效果图示、素描创作作品以及工程应用图示的素描(采用素描方法的轴测图、施加素描方法辅以表达的工程制图)等等。(图4. 单项课程的形式演变)
这些演变出来的垂面段落依然呈水平时间方向发展,并按照需求排列,但不是单向的水平发展。各个单科知识之间在各层次上又有诸多横向连接或斜线相交。每个课种有自己专属的知识范畴,不同领属之间又是互通的,并具有部分的同一性,在许多知识链接的节点上表现出全面的共享特性。知识系统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网络空间,知识信息的交流越频繁,知识信息的流通越顺畅,能力的总合评价越高。
课程的安排计划,从种类和名称上呈现前后参差的平面形态,而课种内部有纵垂演变,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综合形态构成。如果排课时注意到各个课种内部的进程,并结合平面时段的前进,就能搭建一个很好的课种和知识领域的立体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图5. 知识网络结构)
这是一个为教学为学生提供的良好的知识共享空间,在这个共享空间中知识的信息可以畅游,流向是自由的,流线是复杂的,知识可以被高速调运到任何需求的位置上。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各种单项知识的简单集合,不是知识的堆积,不是储存在封闭库房中的不动产,而是可以及时提取、及时传输并运用自如的工具。
个体的知识结构也是立体网络系统,吸纳的内容和运用程度使网络构件和网络构造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化倾向。个人的知识系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生长能力,不仅取决于个人对知识的态度,也与课程的设置排列及内容是否科学相关。将每一类课程孤立看待,不仅影响学生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评定。不少学生甚至意识不到某些知识和课程的作用,满足于将自己锁定在狭窄的知识管井中(这里也涉及任课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如: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对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等。)
平面排课的计划导致的是三维立体的结果,也可以采用立体的概念加以表述。
这和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与流水搭接网络矩阵图采用的是相似的逻辑。教学计划安排看起来远比施工计划单纯得多,远没有施工进程复杂,预知性强,容易定性定量,是相对的静态系统。可是教学行进的逻辑现象与施工进度控制的逻辑原理却是大致相同的。这就是之所以援引施工流水概念的理由。
2.4. 基础造型训练的延续——基础课程不仅设在低年级,而且往往一旦结束就表明这门课程知识的专项教育终止,而学习者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门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造型基础课的总课时量不一定在低年级全部耗尽告罄,某些课程还需要在高年级再度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设计学习之后再度进行的基础造型训练,会使多数学生恍然大悟。设计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容易让人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这个时候的造型意念和学习目的比低年级时期更明确。回炉的成果是稳定的,赋予了新的意义。
美国造型艺术教育家罗伊娜的许多学生甚至是卓有成绩的建筑师、工业设计师。足以说明造型的基础训练不是一个独立的长长的时间段可以解决的。
一般来说,课程计划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顺应系统的规律,考虑整体的统一与个别的差异,再根据总课时数量的限定进行分配就可以做到。问题是计划的合理性从何验证,这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成果和成效不是短时间可以验证的,一时间的成果不等于真正的长期的成效。教育教学的成效是滞后反映的,如果我们只根据滞后反映出来的现象调整当前的计划,就会永远滞后。因此前瞻和预见是教学计划的关键,而且,一个再好的计划也是有时效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以适应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