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退潮之后,谁是真正的裸泳者?
●“2009年是画廊元年,一个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是画廊元年,一个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董梦阳语出惊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从投机转向投资。”身为能拿下吴冠中版画代理权的艺术推广人,李大钧对艺术品市场有客观、清醒的认识。著名艺术家、策展人梁长胜曝出了惊人的事实:“我们去学校调查,一所高校有6000名学生在学美术,景德镇的陶瓷学院有1.5万名学生,其中有7000多名学生在学陶瓷,这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金融海啸尚未退去,2009年春拍即将到来,艺术资本将面临怎样的洗牌?3月19日,艺术市场操盘人、艺术推广人、艺术家、艺术学者和咨询机构代表汇聚歌华大厦,共同探讨金融危机下中国艺术资本的走向和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问题。
2009年是画廊元年
2002年,董梦阳终于辞去工作,自己组建了公司,开始着手准备2004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那是他从美院毕业后的第十个年头,35岁的董梦阳想象不到4年后的2006年,他举办了一场名叫“艺术北京”的画廊博览会,交易量突破2亿元人民币;他也无法预见7年后的2009年,“是画廊元年,一个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董梦阳——这个业内称之为王牌博览会总监的男人,尽管他举办的博览会价值高达2亿元,但他却说他最想做的只是全球最成功的独立策划人,把亚洲艺术推向国际。“我觉得以前有些人真的把画廊当饭馆开了,一开张就要求挣钱。”“为什么说2009年是画廊元年?我觉得之前说哪家画廊是大牌都为时尚早,今天我们看未来5年哪家画廊能够脱颖而出。并且在洗牌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每家画廊的气质,画廊应该怎么盈利?怎么推广艺术家?”
“金融危机更多冲击的是高端的市场。虽然受到冲击,但是市场面变大了,不断有人进入。说明人的物质获得满足之后,紧接着一定是精神消费。现在买自己喜爱的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精神产品会让人上瘾,不断产生这种需求。现在收藏家确实难找,但是方向是对的就行了。”
王昱东说:“这种转机年年都有,每年都有人说‘今年是我们最好的一年’,也都有人说‘今年是我们最紧张的一年’,这种话总听得到。但是我觉得,中国人做产业确实比较喜欢一哄而上。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是不是一次洗牌的好时机呢?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威胁下,真正好的画廊要在学术上站得住,要是站不住就要倒闭。实际上真正优秀的画廊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术地位、学术品位和很鲜明的个性,比如说百雅轩。”
如果一个画廊能够比较好地做学术的话,它的温饱是不成问题的,也不会有特别大的经济压力。画廊是干什么的?画廊应该去发现优秀的艺术家,然后把他们推向社会。卖画不应该成为画廊最主要的工作。“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些原来支持艺术并对艺术抱有很大期望的资金,都纷纷往外撤的话,又没有产业资金去支持其发展,反而会使一些优秀的画廊生存不下去。我不太赞成金融危机是一次好的洗牌机会的说法,优秀的画廊都能活下来?那不一定,可能优秀的画廊也倒闭了很多。”王昱东认为金融海啸过后,难免伤及“无辜”。
投机型资本向投资型资本转变
从为吴冠中出书互相接触开始,到2004年至2008年,百雅轩策划的一系列吴冠中作品展大获成功;从吴冠中当初的态度冷淡,到李大钧与吴老结成忘年交。李大钧不只是在做书画的复制生意,他也在办展览、搞出版、办沙龙,他更在推动一种艺术消费观念和一个产业模式的兴起。所以,关于艺术资本,李大钧这位艺术推广人有着独特的理解:“什么叫艺术资本?首先应该明确概念。通过艺术和资本的嫁接,例如买艺术的资本、投向艺术的资本或者本身就是资本,只不过在有些时候它与艺术发生了关系,这些究竟能不能算是艺术资本?我觉得有待商榷。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里,我没有看到有多少真正的艺术资本。浙江的商人、山西的矿主……他们只能算有资本,并且与艺术之间发生了零散的、冲动的购买行为,根本不能算艺术资本。”
毛修炳说:“资本分投机型资本和产业型资本两种。金融危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金融危机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让很多泡沫性的领域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海水退潮之后,谁是真正的裸泳者?一看就看出来了。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来看,当代艺术作品降幅较大,遭受了比较大的打击。”
董梦阳说:“当初真正有钱的人并没有进入艺术市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在别的领域很成功。一看你们这些艺术市场的人不按规律办事,他们就很反感。”
“中国的艺术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个艺术资本集聚的过程。中国现在有艺术,但是没有大量的、典型的艺术资本存在。”李大钧对艺术资本出现的新变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变化主要有五点:1、从小众收藏到大众收藏。过去收藏是小部分人参与的活动,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对收藏的认识不断加深,收藏群体不断扩大。2、从投机到投资。过去很多购买行为存在很大的投机性,现在这种投机性在逐渐向投资性转变,这种转变是惯性的。3、从投资到消费。艺术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属性是多元的,艺术品的消费属性始终没有被提升到一个高度,随着时间的发展,消费将大于投资。很多人收藏并不是为了卖出,这在西方收藏界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艺术界人士,包括媒体,始终在谈卖的概念。实际上买卖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全部。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必然增多,对投资的需求相对减少。4、从拍卖到画廊(艺术机构)。我们谈艺术品市场就是谈拍卖市场,实际上拍卖市场所占艺术品市场的份额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冰山一角,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全部。现在收藏家不仅可以到拍卖会上买东西,也可以到画廊(艺术机构)买东西,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一级市场的扩大是一定的。5、从个体的购买行为到基金(资本)的购买行为。”
艺术市场缺乏大众普及性
1994年,当罗小华的画卖得最好的时候,她放下自己的画去推夏加尔的画,与夏加尔画廊进行合作,就是想知道法国的画廊是怎么操作的。1994年的中国没人敢买画,夏加尔画廊老板对罗小华说:“现在开始要培养中国20名画商,10年后中国的艺术市场必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罗小华问他:“为什么?”夏加尔画廊的老板说:“中国应该为艺术市场培养人才,培养20名弄潮儿,托起这个市场。”一直以来,艺术市场人才培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1994年罗小华引进了夏加尔画展,起初政府并不认可,没有批准。后来,罗小华用句话打动了中国政府,她说:“台湾地区包括4个‘部长’在内的几十万人都看了夏加尔画展。”于是夏加尔画展在中国顺利开展。
罗小华说:“中国人在普及艺术欣赏方面是一个空白。巴黎市的所有市民家里都放有一幅原作,这是一种理念,他知道应该买一幅原作。到地铁里随便问一个小孩都知道夏加尔。而我们的艺术市场就缺乏这种大众普及性。”
董梦阳说:“我们现在有艺术投资的市场,但是没有艺术消费的市场。现在的一些高端艺术没有‘底座’,是一个空中楼阁,所以我们现在想做一个文化庙会,从低端收藏开始教育,这样建立起来的艺术市场才是一个稳固的艺术市场。当代艺术中同样有经典,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这些经典作品发掘出来。中国缺少艺术教育,当美术馆、博物馆不能完全承担这种工作的时候,应该通过民间力量进行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