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股市动荡等内部环境也同样使中国宏观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面临巨大挑战。与之对相应,艺术品市场开始面临“崩盘论”的考验。2008年春拍,60%甚至50%的成交率并不鲜见,火爆数年的当代艺术品以底价甚至低于底价被拍出,而秋拍在春拍后的一连串反应下,市场上引起的恐慌仍未平息,市场上仍然鲜有高价成交和打破纪录的喜讯,但雅昌网中国画400指数显示,国画市场依然坚挺,让人欣喜的看到其相对抗跌的一面。
古代书画稳健中规范
雅昌网国画400指数显示,自2000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其曲线一直处在上升趋势,只是在2008年秋季略有下滑,当前为3506点,仅比上季下降217点,如果按本份比计算比上季下降6%,这与艺术品市场的其它种类相比而言,其下跌幅度微不足道。纵观2008年国画市场,古代书画在现今冷淡的市场下还是一块不为所动的净土,不管是2008年春拍还是秋拍,古代书画依然在保持着其稳定、端正的态势。名人书画,帝王字画,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人觉得它有太多的价格泡沫。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大多数为传统型藏家,并不像当代艺术那样出现那么多新的买手卖手。相对而言,古代书画所需要的专业水准与资金门槛也是最高的,特别在鉴定方面所需的“掌眼”技术更是高难度的,无论对画史的了解;对流传有绪的调研;对画家生平、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的钻研,都是一个综合高深的学科,这些严格的门槛要素便也成为古代书画市场规范稳健的保障。
近代书画地域性强
从近代的书画收藏看,一直以来有其收藏地域性。例如京派艺术在北京卖得好,海派艺术在上海卖得好;齐白石、李可染受北方买家追捧,唐云、程十发、谢稚柳在南方更“吃香”,高剑父、高奇峰在广东、香港有市场,而浙江买家则热捧黄宾虹、陆俨少、潘天寿……这也形成了不同藏品在南北市场的差价,从而也形成了南北买家来往串门的市场趋势。然而面对动则十万百万的近代书画,专业的买家们也开始挖掘被历史长河所掩盖的国画大师,这也显示着藏家朝专业化迈进的标志。以广东为例,除了岭南画派的几位名家,还有诗书画文兼备的方人定,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黄少强等等。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画研究会,也诞生了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如当年人物画被张大千推崇的邓芬,书法金石造诣深厚的邓尔雅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近代书画领域中,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部分艺术家都已经过世,理论上讲他们的作品只会越来越少,稀缺性正在不断接近古代书画,加之鉴定方面的相对容易和清晰,所以,近现代书画的未来增值是完全可以预期的,特别适合中产和以上阶层人士们的收藏与投资。
当代书画存在检漏良机
回首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书画市场也步入一个繁荣的高峰,1994 年中国嘉德成立,也告示着书画市场步入一个更为规范的时期,陆续成立的拍卖行,标志着书画市场的逐步繁荣。1998年遭受亚洲金融风暴后,受国内内需不足,消费和投资持续疲软的影响,书画市场拖着疲惫的身躯慢慢跨过21世纪。步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股市也回暖,书画市场迅速回温,书画市场的繁荣在2005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进入2006年后,受股市、楼市高企、社会资金转移、原油价格高涨等因素,书画市场也开始步入调整期。从时间链来看,我们会看到书画市场呈现一条波动起伏的曲线,它本身受到基础经济、国际环境、宏观调控、资金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2007年宏观经济全面调整中,书画市场稍显低迷。2008年,书画市场持续低迷。从岭南书画市场看,广东保利2008年春拍成交额为7327万元,中国当代书画专场成交率为65%。但如果就数据而言,我们看不出火热的迹象,然而从具体拍品仔细观察,某些以前在岭南地区并不十分受追捧的名家画作,在那次拍卖中却又不俗表现,包括杨之光的《神女赋》、林墉的《梦之女》都拍出不错的价格。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书画中大部分名家作品,在当前的经济萧条的大潮下市场走势一般,即使一些精品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也是一个当代书画检漏的好时机。如果你这个时候入场,只要看准精品,那么你就有捡漏的机会——至少周围的竞争者减少了。
投资国画是理性选择
记得在2007年,“理性”成为买家、卖家共同的关键词。这一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有意识地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希望走得更为稳健。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艺术市场进一步走向低迷。寒潮当中,很多收藏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各类藏品市场依然处于历史高位,这一点所有的人都不会加以否认。而我们从雅昌网国画400指数显示中可以看出,经过了一场目前仍未退潮的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书画相对抗跌的趋势愈加明朗,投资国画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但业内人士也提醒藏家,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总是买画容易、卖画难,投资回报不会很快兑现,因此藏家还是要把理性投资放在第一位,要有耐性,坐得住“冷板凳”。收藏不在于东西的多少,而在于对收藏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