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松梅喜鹊
北京匡时秋拍斩获7亿元,较去年秋拍、今年春拍业绩翻两番
北京匡时12月16日落幕的秋拍,1349件拍品,估价4.5亿元,成交率75.38%,总成交额逾7.5亿元,单件成交额超过千万元的共14件。较之今年春拍的3.32亿元与去年秋拍的1.75亿元,拍卖业绩可谓连翻两番。总经理董国强表示,匡时秋拍延续了今年秋拍前半程书画拍卖的强劲势头。他为此感谢今年秋拍的开路先锋,也希望匡时的结果给下一轮的秋拍带来积极的影响。
秋拍行情延续强势
秋拍前半程拍得好,后半程会怎样?这是匡时秋拍更引人关注的问题。总经理董国强认为,从拍卖现场旺盛的人气,到现场参与的买家,再到最后拍出的一个个高价,都表明匡时的秋拍延续了前半程书画的强劲势头。
他认为,匡时秋拍中最突出的是高价位拍品争夺激烈。古代书画、古代书法是这样,近代现代书画也是这样:宋元的作品,如赵雍、赵孟頫,都是成交价超过估价一倍以上。而明清的郑板桥、华新罗、渐江、郑约等人的作品,落槌价也都超过1000万元,倪元璐卖到了700多万。近现代中张大千的《瑞士雪山》与《长生殿》落槌价都超过了1000万元;南张北溥受到追捧,都拍得相当好;齐白石的《松梅喜鹊》落槌价也超过了1000万元。
最让他欣喜的是书法专场,他表示,许多人说匡时的书法专场有优势,这次被拍卖结果所印证,其中诞生了许多新的纪录。如张瑞图的手卷,拍前被许多人认为是拍卖市场所见的他的最好的一件作品,但没想到能拍到1000多万元;文征明、赵孟頫的手卷也都高价成交,分别为582万元与694.4万元。近现代部分中,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拍得300多万元;日本名人收藏的康有为书法作品也都拍出高价;两件弘一的作品,一件册页拍到400多万元,另一件二行小字拍得9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书法专场成交率非常高,价格全线上涨。
市场行情两极分化
董国强最满意的,是之前重点宣传的每一件作品都超过底价几倍成交。他以扬州画派专场为例,指出该专场成交率很高,许多作品超过底价数倍成交,说明市场认可公司精心去做的事。
他还强调,市场行情出现了两极化,有著录或有出版纪录的书画受到追捧。其中宫廷专场中的4件拍品最惊人:雍正的书法金刚经,不仅出处可靠,还保留了皇家的装裱,3600万元落槌;还有陆远的作品2900万元落槌,缂丝2500万元落槌,道光题的绮春园射柳图1500万元成交。另外,张宗宪珍藏的拍品成交价全部超过一倍,也印证了名人收藏被追捧。
他又指出,这次匡时秋拍,估价300万元以上的高价拍品,只有极少数未成交,可见高价拍品受到追捧;相形之下,中低档拍品不太受市场的追捧。过去是拍卖公司害怕高价拍品流标,现在却是低价拍品会流标。
强势行情有偶然性
他认为,这样的强势行情有偶然性。首先市场受外部因素影响,有金融危机、经济形势等拍卖公司控制不了的因素在起作用。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艺术市场出现很大回落,大家据此判断这次经济危机会影响拍卖市场,结果没想到半年后就翻盘。这说明艺术品市场很特别:经济危机来了,拍卖市场却没有受影响;经济危机过去了,拍卖市场却又先于经济形势而复苏。这些都不是人为的努力能主导的。
他还指出,偶然性也有市场内部的因素,一、高价位作品决定了成交总额的大小,而高价位精品是稀缺资源,能不能征集到有很大的偶然性;二、国内的买家随意性很大,只有少数人有明确的收藏目标,花钱也没有计划。这也决定了拍卖行自身无法事先规划。今年春拍匡时总成交额3亿多,没想过秋拍再3亿,因为这很难规划。拍卖公司只能脚踏实地做好工作,把好专业关,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不去想那些控制不了的东西,而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行业格局随之变化
董国强还指出,秋拍这一段行情还是书画偏热。在书画、瓷杂、油画雕塑这三大板块中,国内拍卖行以北京为代表,还是以书画为主体;香港的拍卖行则三块业务相对较均衡。这与市场资源有关:国内的拍卖公司还是以书画为主;而好的瓷器则大部分沉淀在海外藏家手里。他认为,这种不平衡还会持续下去。
他又表示,这样的行情会拉大拍卖公司间的差距。原来的差距是一场大拍总成交额在一二亿与五六亿之间,经过这一季秋拍,拍卖公司中的第一集团,成交总额在15亿以上;第二集团在5亿以上,第三集团差距就拉大了,是5亿以下与15亿以上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