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跨界转换缺人才
在8月份的新品发布会上,印有齐白石画作的“格顿”牌陶瓷家电正式亮相,在场经销商、代理商认为,产品的设计创新将为家电行业带来又一个巨大市场。两个月后,“格顿”陶瓷家电销售额已达1000万元左右,公司副总经理刘安民预计到明年8月会突破5000万元。“格顿”品牌制造商——深圳辉宇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参与艺术授权的家电制造商,不过实现过程并不轻松。据刘安民介绍,从今年2月底,历经6个月的不断修改打磨,才最终将齐白石两幅画作《圆满》与《喜气》成功复制到自家陶瓷家电上。“变形、颜色失真是两大难题。”原来,3月底企业拿出的第一份样品由于颜色失真导致齐白石作品风采全无,只得不断调试温度和调整画作的角度,6个月里出了5次样品才获成功。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曾告诫说:“中国缺的不是创意,而是创意商品。”言外之意,艺术和经济“联姻”,首要就是有人创意策划。将艺术品转换为商品比创意本身更重要,也更难实现。
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早在两年前就建起了自己的艺术品商店,店里销售的大多是他拥有艺术授权的物件。在他看来,时至今日,制造工业已经具备高尖复制能力,经济实力增强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早已构建起来的销售渠道为艺术授权准备好了一切外部环境。“关键在于转换,也就是对创意的再创意。”孙永增会不定期邀请业内小有名气的画家到馆里切磋技艺,以期获得更多灵感。他认为,艺术家除了被动转让版权外,还应主动介入创意商品的设计环节,帮助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匠人赋予产品新的内涵,实现双赢。
在刘安民看来,由于自身并无人才储备,不少企业即使有意向介入艺术授权领域,也只能借用“外脑”。据他介绍,公司新推出的陶瓷家电从设计到调整都得益于Artkey的鼎力相助。“制造工艺绝对有保障,简单装饰也不成问题,可要让艺术珍品在保留原有风韵的同时真正成为产品组成部分,还真就难住我们这些大老粗。”广州市玻璃先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仲明的一番话代表了不少制造企业的心声。据了解,一些企业往往只能一手忙找授权,一手从公司内部、艺术院校临时拼凑出一支设计团队。“他们单纯做设计估计还成,但实际上还要懂艺术鉴赏、制作工艺。”李昭莹曾多次带着Artkey的团队到一些企业“救急”。“但一家企业的力量毕竟过于单薄,难以保证规模发展。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需要有更多的专业设计团队参与到艺术授权领域。”李昭莹介绍,艺术授权产业,需要艺术家、授权商、制造商、销售商等不同角色携手,而国内目前这条产业链尚未形成,不少艺术家被迫兼任制造商和销售商,授权商则要兼顾授权与设计。
“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配套的中介组织。”在张晓明看来,国内缺少包括相关法律咨询、艺术设计在内的中间环节。他说,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尽管享有税收补贴,但并不具备大规模专业设计能力,而市场上专业设计主体有能力而不享有税收优惠。“要弥补这一不足,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新的社会分工主体,也就是让更多设计类市场主体参与到艺术授权领域中来。”
艺术放下身段走进生活
“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在艺术授权。”在第六届北京文博会期间举办的“2011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艺术授权正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打开新空间。
郭羿承的Artkey艺术授权中心,目前已经成功代理包括齐白石、刘国松在内的全球七百余位华人艺术家的数万件艺术作品,并独家获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画作品数码复制权,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艺术授权组织。不过其商业模式并不复杂:一个普通水杯,能卖二十多元;一幅齐白石作品,估价会在数百万元。若把齐白石的作品翻印到杯子上,杯子能卖到一百元,在销量未减少的情况下,生产商、设计者以及享有版权的艺术创作者都能获得收益。
记者在798艺术区走访了解到,购买艺术授权商品的消费者大多了解并追捧这些作品背后艺术家的风格。“相比于昂贵的原作,这些商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亲民的价格也在承受范围之内。”尤伦斯艺术商店内,王晓辉一口气买下20件印有隋建国“恐龙”系列作品的T恤,准备寄送给一帮死党。“艺术品没有变得廉价,艺术授权走的是生产型服务业方向,生产型消费需求替代了‘一锤子买卖’,艺术品成为给相关产业提供的投资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如此解释降下身段的艺术。
有专家分析,作为世界制造基地,中国完全具备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发展授权业的优势条件。”张晓明认为,通过艺术授权提升产品附加值,将给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有助于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广州市玻璃先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仲明对此深有感触。以前由于不了解艺术授权这种商业模式,公司只能借鉴梵高画作灵感,将修改后的“向日葵”呈现在工艺品上。“不仅怎么看都觉得远远不如梵高的水平,还一直提心吊胆怕惹来侵权官司。”如今廖仲明已拥有百余位艺术家的授权作品。名正言顺地将梵高的《向日葵》复制到水晶玻璃画上,不仅带动产品提价四成,还为下一步出口欧美打下基础。
以往束之高阁的艺术品正走出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开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频频交集起来。“我认为艺术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投资品,而应该让大多数人有机会接触,最获利的是一般民众。他可以付出他能接受的价格去拥有一个印着价值1个亿作品的杯子。”郭羿承将艺术授权理解为一项艺术推广活动,他认为通过它能培养出一批真正热爱艺术品的藏家。“如果我们的文化只是停留在国外教教中文、演演舞台剧或者展示少林功夫,影响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一定要通过商业让一般民众能够接触得到,才会有影响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艺术授权的健康发展。”郭羿承希望能像星巴克一样“输出”中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