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中国架上绘画收藏:绕不过的唐炬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7 09:31:17 |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对这些年收藏艺术品的历程,温和的唐炬笑着连续蹦出了三个词: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收藏最大的困难当然是缺钱,今年春拍,唐炬在保利又拿下了陈丹青1981年的作品《进城之三》,2300万的价格让唐炬笑称自己这个没钱人还偏偏有有钱人才有的欲望。目标一向明确的唐炬直言目前还欠缺几个艺术家的几件重要作品,需要继续努力。

这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是各种办法的坚持,包括卖掉一些以前买的作品,甚至用十几张作品去换一张自己收藏板块需要的作品,也会在时间短、数额大的情况下与朋友合买一张。2005年,唐炬与两个朋友合伙以1000万的价格买下了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唐炬占70%),2010年春拍时,这张作品以5712万的价格转手他人。更早些的时候,唐炬还卖了一些“玩世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一直在梳理,将作品调整成我建美术馆所需要的”,严谨的唐炬补充道:“当然我是不得已的,不是说那些作品一点儿价值都没有,只是我必须得做一些取舍。”

好在唐炬赶上了一个艺术市场高速发展的时间段,那些早期入手的作品好或不好都相对容易流通,用它们换回一些“子弹”并不是件难事。

渠道与选择参考

与其他收藏家稍有不同的是,尽管收的大多是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但唐炬并没与每个艺术家深交。正是明确五六十年代实力派这样一个体系,唐炬做的是艺术史中一个片段的梳理,而不是盯着单个艺术家的作品。但也有例外,“个别的像冷军,是我特别喜欢的,也因为他的风格比较极端,而且我有他作品比较多,所以希望能了解他背后更多的想法。”另一个原因是,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唐炬大多是收一两件代表作,且买的基本上都是以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为主。

“油画不同于国画,很多油画家创作的最有力量时期都是在三十多岁,再往后艺术的力量就慢慢衰减了,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再加上历史的变迁,也就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人的精力也会消减。再加上商业的因素,至少在2000年以前艺术家的状态还是比较纯粹的,往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变化。”

因为所需的都是五六十年代实力派代表作的原因,唐炬主要的收藏渠道是通过拍卖。对新晋买家来说,唐炬建议首先不要从有合作画廊的艺术家手上直接拿,艺术市场的规则需要遵守。其次,由于中国画廊比较薄弱,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应该找家有责任心的画廊,“要可持续发展,因为很多画廊在经济环境有点儿风吹草动的时候就关门了,这样便是不了了之,一级市场需要对艺术家有个持续性的推广。”

如果具体到一张作品或者艺术家时,唐炬认为拍卖指数是不靠谱的,特别是对于有唯一性的油画而言,不同时期作品的重要性不一样,包括在学术上的知名度。况且如果一件作品恰好遇到两个志在必得的竞拍人,那么最后意想不到的“天价”也不具备参考意义。

对绘画的迷恋和情感上的牵引是唐炬面对喜欢作品时不能自拔的原因,“画得好的作品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仰慕,一定是有种心灵上的冲击,这种力量很微妙。”对于不太懂艺术或者看画看得比较少的读者而言,唐炬建议至少得弄清楚这件作品的来龙去脉,艺术家的背景和位置,多看他/她的作品,尽量在他/她所有的作品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今年秋拍中唐炬所买的作品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艺术家在9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未必是市场明星,我只能做一些这样的选择。”

堂吉诃德的胜利

对于藏家而言,唐炬的状态是轻松的。

“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觉得五六十年代这批人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对绘画性放弃的时候,中国还有这样一批人在坚持,发源于欧洲的艺术样式在中国艺术家手里延续,我想力所能及的将这样有力量的作品集中在一个艺术殿堂里。”

如果仅凭“喜欢”这一主观意愿,大多数人的“喜欢”早已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这位见证了中国架上绘画市场的“堂吉诃德”,至少是聪明且幸运的。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