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西沐:中国艺术市场话语权全球建构之所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17 10:20:41 | 文章来源: 人民网

西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崛起的中国一方面在其经济水平、国防实力、科学技术、军事装备等硬实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其软实力如文化、艺术等方面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其实,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同时又是其物质发展的思想结晶。尤其在当今这个主张和平与发展的年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其实更是思想与意志的较量。因此,当今时代,文化这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正是彰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粹的中国艺术。近几十年,当中国艺术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走向了广阔的市场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可谓不负众望,其拍卖行情一路飙升,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拍卖佳绩令人称赞。大批的企业家、投资机构及有实力的藏家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如此,在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骄人的发展业绩也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博得了诸多海外收藏家、投资者的青睐,中国艺术品市场正欲以雄姿英发的姿态跻身于世界艺术品市场。

然而,正当我们自信地以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可喜的发展势头已经足以能令其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及较高的国际文化地位的时候,我们却失落地发现,大规模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并没有确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文化艺术话语权。我们甚至还在漫不经心地把中国艺术品中心定价的话语权交给别人。从这一点来讲,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是一种可以分析与探讨的境况,是经济大环境下市场不规范运作的一种结果,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的道路其实还十分漫长。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究竟需要什么?对此,我们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打造中国文化精神高地

文化是艺术的根基,再绚丽的艺术之花也要开在文化的怀抱中。中国艺术之花就是扎根、生长并绽放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艺术生发的精神家园。也可以说,中国艺术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不是其形式和千变万化的技法,而是艺术所能表达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国力强大之后,我们能够通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发展去解决中国艺术的推广及其在全世界的认知问题,这是中国艺术在21世纪行走的重要保障,而文化精神则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内在灵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便要通过对中国文化精神高地的打造来完成。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来说,打造中国文化精神高地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第一,创作真正的艺术精品。精品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闪光之作,是经得起市场洗礼与历史考验的作品,更是繁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需要艺术家耐得住寂寞、守住追求、蒙养心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创作功底才能达成。西方的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比较成熟,画廊有一套完整的代理制度,艺术家可以踏踏实实地创作。在这种情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想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拥有响当当的话语权,就首先要拿出具有足够分量的、堪与世界顶级艺术作品相匹敌的艺术精品,而不是需要太多的动人说辞。艺术话语权的争夺其实是艺术实力的比拼,一切浮夸的语言都不能够蒙混过关,唯有艺术精品才具备永恒的魅力与服众的力量。第二,建设规范的艺术设施体系,如美术馆等。美术馆已经成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设施,其数量和知名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代表着历史内涵与文化精神的积淀。西方国家如欧美等国的美术馆起步相当早,三百余年的历史决定他们的美术馆的发展非常完善;而在中国,美术馆只能算是“新兴事物”,更为窘迫的状况是,迄今为止,国家仍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只将极少的精力及资金投向文化艺术发展方面。因此,现有的美术馆,其馆舍都十分陈旧、简陋,其展览的艺术作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十分粗糙。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要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站稳脚跟,显现出过人的实力,不是单靠几个优秀艺术家和几件艺术精品就能够办得到的,重要的是必须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艺术设施。所以,美术馆等艺术设施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坚定美术馆公益文化性质,充分发挥艺术设施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二是要注重美术馆等艺术设施体系基础建设,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要加强艺术设施体系行业管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要遵循艺术设施体系发展的自主规律,发挥其对创作的导向作用;五是要加强中外艺术设施体系交流与合作,大力传播优秀民族文化。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整合文化艺术战略资源

如今,战略资源整合成为非常时髦与流行的一个词。所谓战略资源整合,指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融合,使之具有较强的柔韧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摒弃无价值的资源,并对原有的资源体系进行重构,创造出新的核心资源体系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当今强调速度和规模时代,任何行业只有进行战略资源整合,才会避免意识的陈旧和行动的迟缓,其发展才会具有新鲜力和活力,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更不例外。尤其在艺术与品牌结合得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想立足于世界艺术品市场,在审美艺术及文化内蕴的舞台上就亟需一种新时代整合文化艺术资源的契合。具体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重要的文化艺术战略资源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在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不断成长与发育而成的民族文化精神,有了这种特质鲜明的文化精神,中国艺术品市场才有了灵魂与底气,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迅速而又全面发展的基本血脉;二是立足民族文化而又面向世界的艺术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有无及大小,是决定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做大、做强的根基。艺术的根本不是别的,而是创造,而恰恰是这种看似不着边际的创造,构成了中国文化精神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撑。从更加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这种创造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值标准与判断,因为,再浮华的外表,其包裹的不外乎是一种持续的创造精神与能力。三是面向21世纪的强大需求。我们知道,对一个市场来讲,最为基本与核心的要素不是别的,而是看似平常与简单的供给与需求。在这对要素的对接与均衡过程之中,需求可能更多处于主动地位,在一个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不少状况下都是由于需求的变化打乱了市场的均衡,从而在寻找新的均衡过程中,市场逐步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状态。需求对艺术品这样一个新兴市场的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正在面临一种大的变革,一种文化发现及其文化价值重构的重要时机。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中华圈财富的不断积累,以及全球视野下中国概念的崛起及不断得到认同,基于中国文化精神基质之上的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正在被一步步地激发出来,这种潜在的巨大的需求,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巨大资源,更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核心战略资源。我们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如果要研究与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就一定不能忽视这种战略资源,并且,要研究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必须直面我们这种潜在的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迸发出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巨大的战略性需求资源。

三、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实力

要建立中国有影响的艺术话语制度和扩大中国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的话语权,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具备达到此种目标的长久、稳固的支撑体系与力量。而这种长久、稳固的支持力量就是实力。只不过,这种实在的力量不仅限于我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发展的软实力,也包括我国在经济方面发展的硬实力。

1.经济实力

“衣食足,则知荣辱,仓禀实,则知礼节”,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发展水平是其软实力发展程度的基础和依托。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消费档次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物质丰盈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本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相比于欧美等大国,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况且,随着经济运营形式的复杂化,市场运营的不规范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各地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贫富之间的落差还相当悬殊,这一切都决定了我国居民的生活与消费仍停留在以物质奔忙为主的状态,这不仅会动摇我国的经济实力,更会阻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2.消费实力

在国外,中产阶级构成了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主流。街上拥有很多家规模小小的画廊,但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即使钱包日渐充盈,也“没时间,没精力”关注艺术品。中国的中产阶级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对财经媒体的关注,中国的大众也主要将消费集中在物质方面,对精神领域少有涉猎,而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相比于艺术品,楼市、股市则对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和更现实的丰厚利润。因此,可以说,中国人的艺术品消费实力不是局限于经济水平,而是囿于对艺术品心理上的认同,中国人从心理上还没有分配足够的财富来照顾到欣赏艺术的这个精神层面。所以,加强人们对艺术品的快速认同感是让艺术快速摆脱“少数人的喃喃自语”的尴尬境地的重要途径,也是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当务之急。

3.文化实力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软实力就成为这个国家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的文化实力是中国的软实力的重要标示,而中国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构建与扩大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的话语权,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提升与扩充中国的文化实力,尤其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年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对疆土的拓展转变为文化实力的大比拼。因此,文化实力不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建构的坚强后盾,也象征着中国在世界市场格局中的地位。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快速发力;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大中华文化圈不断地形成与发展,其生产、消费及显现出的创造能力证实了中国文化实力的增强。但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我们主导的中心定价原则,这导致中国艺术的创作还在以西方艺术为标准,更显示出了中国文化实力的不自信与不够自主。因此,努力形成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是增强中国文化实力的关键所在。

四、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有拿出好东西的能力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在抱怨中国艺术品市场外表浮华,其实质却缺乏好的作品。但是,毋庸置疑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好作品,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更需要我们具备拿出好作品的能力。

艺术界内有句俗话,叫“好东西自己会说话”,指的是精美的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境。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好东西主要指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而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其艺术水准要达到高、精、尖。“高”即高端、高档次、起点高的作品,这类作品内涵艺术与文化的积淀,价格相当高,种类多样化,一般为典范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质量是中国艺术品的生命底线,人们内心真正仰止的还是艺术史上的高山巅峰。在艺术品不缺数量缺质量的商品经济时代,高端作品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尽管高端作品价格昂贵,但其所包含的文化及艺术含量是其他作品难以企及的。“精”即精品。无论是拍卖会,还是私下交易,精品的价格往往比普通品高出好几倍。精品是最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功力的不可多得的作品。无论艺术家名气大小,或是艺术品的景气程度如何,精品的价格往往最为坚挺。精品永远能够立足市场,赢得市场。“尖”即顶尖、拔尖的艺术品。拿中国画来说,一个画派优秀的画家有很多,但若要获得大师级的尖端画家的代表作是不容易的。同样,对于同一个大师来说,如果其生产的画作不是大师的顶尖作品,也难以产生较好的投资回报。

(2)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价比。艺价比是与性价比相对应的概念。随着硬件整体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以及技术越来越成熟,品牌间的价格差距和性能差异越来越小,质价比的概念便优于性价比而产生。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以前,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竞争观念花样百出,如倡导“渠道为王”、“推广为王”等竞争理念。但是,目前,艺术品的数量大肆泛滥、种类繁多,而且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于是,“艺价比为王”就成为买家对艺术品最好的评价标准。艺术品的艺价比不是简单的价格比或品质比,而是品质与价格的综合比。艺术品的艺价比是市场最基础的竞争力,拥有较高艺价比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低价竞争,也不是品质好就漫天要价,而是要“艺高价低”。

(3)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与增值性。市场流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运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承载形式,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正是在不断的流通与交换过程中来体现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因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产生,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家的品牌也是在流通中树立的。因此,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必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流通性。增值性是艺术珍品的特征,这通常只有在艺术家本人去世后才能实现。当这个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人继续提供同类作品,并且该类作品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和获得了鉴定家一致的公认之后,其作为历史阶段中一种不能重复的精神创造的产物,才可能具有永恒的价值--增值性。

五、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竞争力

如果说实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的稳固支撑力量,那么,竞争力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的重要助推器。在当代社会,竞争可谓无处不在。竞争催生着发展,竞争催生着进步,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在全球建构的速度同样需要竞争力的推动。具体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艺术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与传播竞争力。

1.艺术竞争力

毋庸置疑,提升艺术竞争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的首要条件,而艺术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艺术作品的质量及艺术家个人的水平,以及艺术体制、体系与环境。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尽管看似热闹,但背后潜藏着令人堪忧的艺术作品质量,劣作、行货在市场中肆意横行,赝品也同时层出不穷。更为严重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在不断地向西方艺术的风格靠拢、趋同,从而使中国艺术丧失了其独有的个性。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艺术可以说是缺乏竞争力的,要想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与别国艺术一较高下还尚待时日。眼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任务一是力图让艺术家去除浮躁,沉静下来,真正创作出质量精美、上乘的作品,二是要培养艺术家坚强的自信心,摒弃模仿、跟风、趋同、崇洋的心理,创作出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艺术作品,以提高艺术的竞争力。

2.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对艺术品市场运作的规范性。西方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成熟性使其已经拥有了一整套画廊、艺术家、拍卖行、艺术展会、艺术商各司其职的运作流程。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其发展还处于稚嫩阶段,这导致了市场运作的极度失范与市场规则的极大破坏。现如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行与画廊的作用本末倒置,本是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充当着一级市场的主体作用,发展日益火爆,而本是一级市场的画廊却失去了其主体地位,沦为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这也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链条遭遇着严重的扭曲与濒临断裂,从而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竞争力。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整顿与规范市场的运作环节,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3.传播竞争力

这个时代是信息畅通的时代,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很短时间内就会世人皆知,这就是传播的力量。同样,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要想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就需要增强自身的传播竞争力,而传播的途径就是媒体,传播竞争力的提升也有赖于媒体的规范。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传播竞争力还有待于加强,这主要是因为媒体无法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放下架子,跟着艺术评论家一起上阵,充当着不少江湖艺术家的喉舌,为他们制造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说,这种传播只是在为艺术家的利益而摇旗呐喊,无异于替人做广告。这样的传播不仅毫无权威可言,而且也会逐渐丧失公信力,从而减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传播竞争力。可见,只有规范媒体的发展,使媒体真正发挥传播的效力,才能让世界了解到一个真实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此外,增强传播竞争力、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话语权的建构,更要积极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因为,从总体上看,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饮食、中医、武术、京剧、山水风光等层面,故而,将当代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成果推向全世界,已经迫在眉睫。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