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西沐:中国艺术市场话语权全球建构之所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17 10:20:41 | 文章来源: 人民网

六、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价值标准的体系构建

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真伪难辨、鱼目混珠等奇形怪象,致使人们很难在光怪陆离的背景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懂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市场缺乏一套规范的价值标准。建构价值标准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想在全球建构话语权,建构价值标准体系就更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价值标准体系的建构主要要建立学术评价标准、作品真假标准、市场价值评价标准、市场运作批评标准。

1.学术评价标准

学术评价标准即指作品具有丰富的学术含量、正确的学术取向及能够不断前行的学术潜力,这也是中国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产生的关键,因为艺术家不做学问,不提升学识,其作品就很难具有学术含量和学术品位,那么艺术家与匠人就很难再有区别。当然,学问与学识不只是在书本上,有时更多的是在社会里,关键是要去发现、认识与体悟。

2.艺术评价标准

赝品、伪作的泛滥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真假混淆,鱼目混珠,真亦假,假亦真,好坏、真假莫辨。对于作品真假好坏的鉴定、评价,始终没有一个正规的立法和系统的标准。很多赝品瞒天过海,大摇大摆在拍卖行竞拍,令人们趋之若鹜;但有的真正的好作品却被埋没,乏人问津。真假评价标准的缺失严重扰乱视听,令买家叫苦不迭。因此,建立真假评价标准是澄清浑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必需之举。

3.市场价值评价标准

市场价值评价标准主要是建立在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基础之上的。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即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所特有的、符合民族审美经验的美。艺术家追求作品审美的过程,也是追求其艺术价值的过程,而中国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作品的审美价值上。中国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也是文化价值的最终体现。中国艺术作品的儒、道、佛三教文化,从哲学、理学、美学的角度,以儒修人格、以佛修心性、以道修境界。

4.市场运作批评标准

市场运作批评标准需要批评家具有公正的观点与立场,其评论与分析不受物质利益所诱惑,具有独到的见地、精辟的分析,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他说话的分量。

此外,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价值标准及话语权在全球的建构,这就要不断鼓励像文化艺术资产份额化一类的制度创新。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多的是利用民间的力量在不断推动与发展的,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从目前来看也是唯一一个未经严密监管与垄断的资本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与相关政府部门在这个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就可以无所作为,相反,更应在国家文化战略大的框架的支撑下,积极去寻找一种利用资本的力量来整合大众与民间的力量,达成应有的国家文化战略的目标,从而在更为有效的层面上来不断捍卫民族的文化利益与国家的文化安全。资本的理性构建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艺术资本及其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仅仅是一种开始。从这种意义上讲,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引导与支撑是中国文化艺术资产交易形式不断创新并上新台阶的一种重要的支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整合艺术与市场的资源,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努力。

七、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战略与环境

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战略”一词逐步被引入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及其话语权在全球的构建同样需要战略,这种战略就是文化战略,因为在各国硬实力都达到一定程度后,文化战略成了各国要比拼的目标。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张国家的“名片”,世界各国战略的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表面僵化的形态。地图上的疆域都是暂时的,真正决定国家实力的是文化势力的消长、是文化战略利益的较量。现如今,中国的文化战略利益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再现,因为中国艺术的生存土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促使精神消费产生的同时,也从文化精神的高度为人们带来了世界范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享受,从而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文化利益,这种文化利益便是一种战略利益。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文化战略是艺术价值取向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站在文化大背景下的对艺术的自上而下的全局审视,不仅代表着艺术的高度,更彰显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反之,文化战略的提升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的需要,更有助于提升文化认知上的自觉,促使人们从战略高度认识、调整并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从而促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壮大,并在国际市场上屹立。

除了战略之外,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在全球的建构更需要环境的优化与建设。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不成熟性及缺乏理论的支撑与运作的规范,导致市场的环境处在恶化状态,中国艺术品市场已有不断沦落的趋向,似乎成为进行投机的一个游戏场。更为可怕的是,不少投身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将这种游戏化的怪象当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种特性与规律,这不仅在更大与更深的层面误导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更有碍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建构。因此,搭建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谐的市场环境同样是一件重要之举。优化环境主要依赖于政府因势利导,规范市场行为,培育投资氛围,更有赖于理论研究与理性精神的培育。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态度,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深层面、运作过程及其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用客观与平实的眼光还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真面目,同时也力图站在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角度,来多视角、多层面地分析与探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态势,以有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走向一个新的轨道,进而实现中国话语权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的建构。

八、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人才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当今社会最珍贵的资源,是各行各业发展兴衰的根本。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同样对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人才力量的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更有赖于人才的智力支持。因此,加强中国艺术品市场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头等大事。目前,作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人才力量还比较薄弱,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应集中在培养市场化人才和艺术创作人才。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有赖于艺术教育。艺术学院不仅要传授学生艺术理论、艺术技法等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实践,激发学生的潜力,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精神性,加强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品格的熏陶。当然,艺术创作人才不只依赖于艺术教育,更多地形成于社会实践中,这就需要市场的力量。首先,市场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并且广开渠道,以宽容的胸襟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人才形成专业化的创作队伍。其次,市场要不拘一格,人尽其才,对人才给予合适的安排。再次,市场对艺术创作人才要有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尊重、爱护人才。最后,市场要有驾驭人才的本领。

市场化人才是以“市场驱动”为导向。对艺术品市场来说,虽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其本身也是产业,需走“市场化人才” 培养之路。艺术家的作品要接受市场和客户的考验。因此,一个艺术家,除了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能,还必须熟悉市场的整体运作。但是,现在,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普遍不完善,知识面过于窄小。学生对市场没有敏感,也不了解市场知识。市场化人才的缺乏造成艺术品市场运作不利。因此,必须大量增加市场化训练,建立市场化人才选用机制,拒绝“书呆子”,注重人才的复合性,尤为注重加强艺术品经营和管理的专业学科建设,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培养出善于应对市场、能够感知市场变化、洞察市场态势、精于市场操作,并能为市场运作荐言荐策、对推动艺术产业的整体升级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九、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全球建构需要国际化视野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其市场规模、参与人群以及影响力都在大幅度地拓展与攀升,已经呈现出勃然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以及适应艺术品“回流”与“输出”的需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及其话语权在全球的建构更需要国际化的视野。我们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绝不可忽视日益壮大的消费群体。从另一方面来看,外国人也看好中国的艺术品。中国的艺术作品在海外很有市场,这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建构话语权是一种重大的利好。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海外中国艺术品的“回流”和中国艺术品的“输出”已逐步互动成为一种趋势。

当然,对于起步发展并始终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国际化视野的确立还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先有认识再有实践,然后才能不断提高。当前,我们需要把这种认识与市场的管理、经营结合起来,并从“培育市场、培训人才、培养艺术家”三方面入手,统筹推进。具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视野需要我们拓展市场的发展领域,有条件的机构可在海外设立市场分部,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互动。同时,需要我们大力发展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如加强画廊业等,使其经营的艺术品种实现多样化,做到中西兼容并蓄,并要特别注意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画廊进入,着力推动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另外,为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提供作品介绍与展览,广泛开展联谊活动,调动他们的创作及参展热情,为他们进行诚信服务也很重要。

国际化视野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见识。收藏家即使只收藏中国艺术品,也需要了解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动态,具备国际化视野。可以说,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必定是无可限量,也必定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艺术体系,从而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建构全球话语权的过程中得到最为有力的支撑!(作者西沐系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