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远
随着“山川蒙养20年”川美艺术家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很多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回到了老家,其中包括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程丛林早期的代表作《码头的台阶》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已难得一见。而据本刊了解,此次展出的170余件经典作品在林明哲的收藏中只是冰山一角,迄今为止,林明哲收藏的川籍艺术家作品已经有2000余件,这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又一个“大仓”。
林明哲的这批收藏始于1987年,单就市场价值而言,当时罗中立的作品仅相当于175元外汇券,张晓刚的作品也不过几百元人民币,而根据雅昌油画个人指数,去年秋拍两人的均价分别是32万元/平方尺、56.4万元/平方尺,张晓刚在川美任教时期的作品《生生息息之爱》更以6650万元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这批作品的学术价值更加不可估量。这不禁令人追问,林明哲能够建立起这批重量级收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或许他的收藏观点,可以为我们从事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收藏的是一段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当林明哲刚开始在大陆购买艺术品时,买的也是大家都会买的水墨画。但是他有一个“建立中国的收藏体系”的概念,于是他很快明白,收藏齐白石、傅抱石的作品并不是很好的方向,因为这些人的大部分作品都已经进入博物馆或被其他藏家捷足先登。相比之下,他发现油画是一个尚待开发并值得开发的新领域,特别是北京以外的油画。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尚未起步,中国当代艺术的买家局限于少数外国人,如希克(Uli
sigg)。北京作为外国驻华大使馆所在地,理所当然的成为关注中心,而其他地区如四川艺术家的作品根本没有进入这些买家的视野。历史证明,林明哲的眼光是十分正确的。
尤为难得的是,林明哲始终注重藏品的历史脉络和学术脉络,近30多年的收藏几乎与中国当代艺术史同步。也就是说,他并非购买了第一批川美艺术家如高小华、程丛林的作品就撤退了,而是数次“补仓”。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很可能无法建立像现在这样包括川美50后、60后、70后、80后四代艺术家作品在内的完整收藏,囊括“乡土绘画”、“伤痕美术”,以张晓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以及陈可、熊宇等为代表的新锐艺术家等多个具有时代性的艺术潮流,换言之,也不会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
如今,“四川画派”已成为中国油画市场活跃的一个板块,其背后与林明哲这样的系统收藏和推广带来的价值提升密切相关。正如林明哲所说的,“我收藏的是一段历史”。
“抛售”VS“惜售”
同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大仓”,此次川美艺术家170余件作品的集体亮相,让人联想到去年尤伦斯(Guy
Ullens)在香港苏富比春拍释出的119件作品。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些藏品大多是艺术家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尤伦斯对这批拍品的估值在将近1亿到1.3亿元到之间,实际的成交额将近3.6亿元,其中17件突破千万元大关。不同之处在于,尤伦斯“抛售”而林明哲“惜售”。“抛售”和“惜售”之间的区别,反映出“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收藏”理念的不同。
尽管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无法截然分开,但大致来说,林明哲倾向于艺术品收藏的理念。一般而言,艺术品收藏理念集中体现在两点:其一,收藏源于喜好;其二,收藏是刚性需求,对市场价格趋势的变化不太敏感。林明哲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自述其收藏观点:
“我们的收藏并不太关注于这种资金走势,而是有一个自我的收藏体系与艺术价值认识观,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源于一种喜好,也是我们整个基金会的努力,我们不会为了单纯的盈利来不断地出手优秀的艺术品,可以抵抗住利益的诱惑。”由此可见林明哲“惜售”的原因。
然而,从艺术品投资的角度来看,严格来讲,尤伦斯并非“抛售”,而是一种正常的投资行为。艺术品兼具艺术性和商品性,艺术品投资在尊重艺术品的艺术性和艺术品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艺术品的投资属性来达到盈利的目的,是艺术品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伦斯夫妇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建仓”,当时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还没有市场,如果将艺术品投资与其他投资相类比的话,这种类型的投资实际上相当于“天使投资”,“天使投资”的特性是高回报率与高风险性,其乐趣在于与艺术家共同成长,经过10多年的“持仓”,最后获利了结。可以说,尤伦斯体现的是一种艺术品投资的策略,而且是长期投资。
再谈艺术品投资的周期
说到“长期”投资,这就涉及到艺术品投资的一个疑案,那就是艺术品投资的周期究竟以多长时间为佳?通常专家都会告诉你,艺术品投资最适合中长期投资,这里,以5-10年为中长期。但专家的意见尚有分歧。世界两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的交易记录显示,艺术品的平均持有年限为28年,著名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原定的投资年限是25年,却在第14年即1988年时,看准艺术品市场繁荣的机会开始出手。而且不应忽略,艺术品长期投资有三大风险,即偏好转移风险、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周期风险,为了防范偏好转移风险和宏观经济周期风险,艺术品长期投资应当基于对未来艺术市场和宏观经济的长期判断,流动性风险则是由于相比股票而言,艺术品无法随时变现,因此进行艺术品长期投资要为自己的流动资金留出余地,一般艺术品在资产配置比例中占5%到10%为宜。
那么为什么艺术品中长期投资往往会获利丰厚呢?以尤伦斯为例,其实早在2009年,尤伦斯就在保利春、秋两季拍卖中拍出35件藏品,其中,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和曾巩书法《局事帖》,分别以1.69亿元和1.0864亿元成交,而2010年,尤伦斯也有12件中国绘画藏品现身保利拍场,粗略估算,约套现6亿元。这只是尤伦斯艺术品投资的小数目。而林明哲所藏川美艺术家作品的价值增幅也十分惊人。思考他们的共同点,不难发现,他们购买的都不是成熟期的艺术家作品,而是具有高度成长性,或者被低估的艺术家作品。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惯常所说的艺术品“长期”投资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发掘未来。
“现在依然还有机会”
有人会说,林明哲和海外藏家这一次赶上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最好的机遇。但是,林明哲认为“现在仍然充满这种机会,中国是全世界从事艺术和绘画人才最多的,而且中国也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规模现在还不是最大”。
这种发掘未来的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经济因素,中国的宏观经济长期增长前景良好,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长期来看,会带动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稳定的推高。其次是林明哲所说的文化艺术因素。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固然造成了在现有阶段艺术批评的缺席和艺术品学术价值的争议,但反过来看,这也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充满诸多的可能性,目前市场正逐步走向专业和理性,但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还远远达不到精耕细作的程度,也就是说,还有很多等待被深入挖掘的价值洼地。
因此,对于未来的艺术收藏和投资而言,林明哲认为“我们现在都站在同样的收藏起跑线上,我也会收藏一些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