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美国“军团”
历来被视为艺术市场风向标的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今季战果着实令人惊羡。仅2012年5月8日和9日,佳士得和苏富比纽约当代和战后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已达5.783亿美元,创造了18个艺术家的拍卖新纪录。
最为抢眼的马克·罗斯科自不必说——《橙、红、黄》成为最昂贵的战后艺术油画。这幅作品代表着罗斯科的经典图式:一般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边缘模糊不清。它们飘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营造出连绵不断的、模棱两可的效果。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有边缘的几何形体,但感觉到的却是由微妙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是在通过几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控制,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中摆脱命运。这种神秘、简洁、热情、富有煽动力的组合效果,唤起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共鸣。
据数据统计,罗斯科作品在1998年至2007年间的成交率高达91%。1966年,罗斯科的代表作品《红色22号》售价仅为1.55万美元,20年后这个系列已经突破百万美元大关。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呈井喷之势,如1999年其作品《北方15度:黄色和红色》首次突破千万美元,9年之后类似的作品《No.15》达到5044.1万美元。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罗斯科1950年作的《白色中心——玫瑰红上的黄色、粉红及淡紫》以7284万美元缔造了当时战后和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如今,买家对他的瞩目程度似乎已与巴勃罗·毕加索平起平坐。
此外,美国动态雕塑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和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也在5月8日的佳士得拍卖之夜腾空而起,落槌价1650万美元的《Lily of Force》、2000万美元的《Onement V》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翌日,苏富比专场拍卖中,美国波普艺术大师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漫画系列巅峰作品出尽风头。其作于1964年的《酣睡的女郎》,受到了来自中国、美国、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电话竞拍者的热烈追捧,最终高达4000万美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上一季拍卖中《I Can See the Whole Room! ... and There's Nobody in it》在纽约佳士得2011秋拍中创造的3850万美元的前纪录。3年来,里奇特斯坦的作品成交纪录一次次被刷新,这对于一个美国波普艺术的标杆性人物来说已习以为常。
让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十大最贵油画作品的排行榜,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位居首席的不是毕加索、莫奈,不是蒙克、塞尚,而是杰克逊·波洛克。他是谁?有什么知名作品?让我们走近这位美国行动绘画艺术的鼻祖、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作品完全呈抽象状态,以“滴溅泼洒”的方式完成。他的一生一直在与酗酒和情绪低落抗争。1956年,因车祸身亡,年仅44岁。
利希滕斯坦《酣睡的女孩》
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滴画”,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美国性格,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1948年第5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幅画画在一个长2.4米,宽1.2米的纤维板上,画板上滴满稠密的棕黄色以及白色、栗色、黑色颜料,形成了鸟巢状的外观,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却成了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的美国精神的体现。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缔造了全球绘画作品的最高价——1.4亿美元。
然而,艺术家在世时作品叫好不叫座的凄凉境遇却鲜为人知。1943-1947年间,波洛克的经纪人古根汉为他举行了三次个展,虽然佳评如潮,但未迎来购买旺盛,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艺术家过世。
与早逝的波洛克相比,当代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在世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显得格外“招风”。上世纪80年代已成名的他,是继安迪·沃霍尔之后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玻璃罩中的吸尘器、水族箱中的悬浮篮球、镀金的名人像、不锈钢或陶瓷小玩意儿等作品,都深刻地印在了世人的脑海中。
尽管惹得批评家爱恨交织,现年57岁的杰夫·昆斯依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和重要的模仿对象,因为狂飙的市价热吸着每一个欲罢不能的追随者。数据显示,昆斯的作品在1999年之前的拍卖价格最高仅为28.85万美元。跨入新千年之后,价格从2001年、2004年的500余万美元,一跃到2007年的2360万美元、2008年的2570万美元。涨幅之快,令人咋舌!
在美国“军团”中,还有几位旗帜性的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重要的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和新达达主义的代表者贾斯帕·约翰斯(Jasper Johns)。前者以“杂糅合并”的方式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入自己的画面中,后者以美国国旗、靶子、地图、一系列数字等符号铸就招牌形象。如今,这二位也熠熠闪烁在全球拍场,在高手遍地的世界艺林中夺去几分宠眷。
眼下,不差钱的中国人鏖战全球拍场的血拼与厮杀之勇有目共睹。但对西方艺术史认知和理解的局限,导致了在藏品选择上还会一窝蜂地涌向那些所谓的“Big Names”,如毕加索、梵高、蒙克等。可见,市场的培育和良性发展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但相较于中国大陆市场来说,国际艺术家作品的升值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凡在拍场上屡试不爽的杰作,大多历经艺术史和艺术市场长久的考验、沉淀和升华。就价值空间上来看,牵手这些并不为中国大众所熟悉的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应该是收藏投资的最优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