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图片编辑与格式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2-03 10:30:36 | 文章来源: 中国摄影家协会

  首先,格式塔的整体性要求没有达到。这个版式里大幅图片的选择很有说服力,但小幅的图片真的是不可替换或者不可或缺的吗?与两张大幅的图片的关系真的达到了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程度了吗?显然还没有。格式塔大于部分之和,意思有两个:一是多幅图片的组合从信息量、视觉冲击力看,要好于单幅作品,一是处于格式塔中的图片能够比单幅作品具有更大的效力。但徐、周文中所例举的版式,因为没有达到格式塔整体性的要求,所以在整体效果上还不能说是最理想的。

  其次,《一个大孩子的终极游戏》这个版式,两幅大图片相互位置是倾斜的,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几幅小图与各自旁边的大图是依附关系,上下的小图之间是堆垒关系,作为一种力的结构,两个大的板块之间显示出了张力,而几个小板块之间显得死硬、松散一些。笔者认为,这个版式还有改进之处。

  再次,《一个大孩子的终极游戏》的版式设计是不是格式塔,可以众说纷纭,各圆其说,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徐、周二人文章的逻辑起点。他们的逻辑起点是:图片故事在纸介媒体的版式是格式塔。笔者看来,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设,而他们的论证就建立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之上。

  因为,从目前纸介媒体图片版的设计来看,绝大多数没有达到格式塔的要求。任何一个专业人士,都可以将当年度纸介媒体图片版的设计做一精确统计来证明。就图片编辑的业务性质来看,应该说,格式塔,是传媒版式设计的理想,应该成为图片编辑终身奋斗的目标。

  从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来看,目前网络中的图片传播常见形式是以拖动滚动条的形式在17英寸左右的屏幕上以从上到下罗列,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断言,网络上的图片传播就只能是这种形式,而且就网络技术进步和竞争状态来看,这种僵化的模式很快会打破,大屏幕、具有格式塔性质的滚动条或静态版式设计,一定会出现。对此,我们都应该抱有充分的信心。

  从理论上说,图片编辑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符合传媒整体风格和版面内容要求的条件下,将一块固定面积的平面组织、设计成一种生命的形式--格式塔,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单幅图片和组合图片的传播效能。图片编辑,在纸介传媒和网络传媒中,任务是一样的,只是技术指标不同而已。我相信,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图片版式也可以搞成格式塔,成为一件艺术品。

  在艺术创作中,格式塔的创造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要把图片版式设计成格式塔,难度就大得多。基本的局限是版面的四个边界是不可突破的;其次是传媒的整体风格和版面内容有限制,支配余地也不很大;还有时效性的要求,我们无法坐下来从容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所以说当一个优秀的图片编辑,有多么不易。目前各种传媒中,除专业摄影人员外,其他人员对图片编辑普遍缺乏认识。

  从图片编辑工作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图片编辑的作用。在摄影是记录这样一个大的界定下面,存在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照片,就会把照片编辑成为不同的样式。可以说,我们看待图片的观念,决定着对图片的编辑方式。

  如果把摄影图片看成是一种消费品,它将过去的现实转变为一种纸质的形象印记,那么它期待的是剪裁和编排。不可搬运的外在世界被搬运了,不可剪裁的被剪裁了,一组组的照片就是一个个物象集,编排的大小、顺序不同,给消费者的感觉和认识就不同。

  如果把图片看成是一个框架--事件的框架(决定性瞬间),那么它期待的是与它所记录的事件松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意义不再系留、捆绑在所记录的对象上,而漂移、溶解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中,任人解读,每个人都可以赋予它一个主题。

  如果把一张照片看成是一个引语,一组照片是一个引语集,那么它期待的是读者的联想。

  如果把照片看成现行世界的一个切片,一组照片是现实世界的计划性切片,一堆照片是世界的非计划性切片,那么它期待的是分析、收集,整理成文献。

  如果把照片看成某事件的一个证明,在场的证明或真实的证明,那么它期待的是读者的验证。

  这几种观念在传媒的图片运用中是常见的。不管哪一种看待照片的方式,都是一种编辑思路,都在对读者施加无形的影响。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编辑思路,都可以设计成格式塔。需要的,是编辑的努力。我们期待着一批具有独立观念和创造力的图片编辑的涌现,为我们编辑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格式塔。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柯克•佩德森绘画摄影作品展
· 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果品仓2
· 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果品仓4
· 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果品仓6
· 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果品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