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青年艺术家10人展暨当代艺术教育论坛在沪举行
我们改变了很多,我们又改变了多少?
共性——Found In Translation
(2009年8月31日)九月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又一个属于艺术的季节。首届“留法青年艺术家10人展暨艺术教育论坛”将在上海新兴的文化艺术创意实验场所——“淞浦727”拉开帷幔,此次活动由习艺堂主办,搜狐和中国艺术门户网站artron.net等协办,并得到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法国教育服务中心(CampusFrance)的大力支持。
留法青年艺术家10人展暨当代艺术教育论坛在沪举行
多年前的留学大潮,将一群来自中国的艺术学子送出国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中西方艺术的深层思考又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聚在一处。在巴黎,这个青年艺术小组定期聚会,每次热烈讨论过后用心整理的一份“小组词库”,有年轻人对艺术理想的不断追问,也有个人成长的蛛丝马迹。多年过去,这10位年轻艺术家陆续从法国各高等艺术学院毕业,其中的甘苦得失,冷暖自知。——“多年的留法的艺术生涯,我们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我们改变了很多,我们又改变了多少呢?”——如今,10位年轻艺术家首次携留法回归之作集体亮相上海:这些装置、影像和照片,是多年思考的结晶,是异国乡音的对话,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纠结、梳理、归零。
然后,重新出发。
一个外国人,逗留在一个陌生国度,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都一下子在这种“陌生”中模糊了面目。这是某种形式的“重生”,返回孩提时代:语言已无用,重新看世界。重获某种珍贵的肆无忌惮奇思妙想的能力。对一个造型艺术家来说,把自己“浸入”一种全新的异国文化中去是一种异常宝贵的经验。远离故土,对原文化产生的陌生感,能帮助艺术家跨距思考与追问,回溯与梳理,及至有一个全新的发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本土之外的地区、文化、语言环境中学习,就意味着处处是撞到“意外”、“误解”的可能。这也正是艺术学习的特殊性所在:核心的任务不是学习(别人),而是原创(自己)——面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对事物的常规解释、原本的优势竞争力的土崩瓦解、全面危机——这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正是重新发现自己的最佳创新时机。因此我们将此次展览定义为《共性》——想尝试探讨:在不同语境的转换中,东西方艺术如何相处?艺术家在担当此种“桥梁”,“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流失了什么?
对应展览主题,作为主办方的艺堂在开幕式当天还筹备了一个圆桌会议:跨文化与创造力——研究在国际当代艺术背景中,“跨文化构架”的希望与悖论。邀请房奇、高洁、林玉燕、马翀、庞博、唐突、王成良、王戈、魏巍等10位留法艺术家与大家交流当代艺术、中西方文化碰撞、留学法国、当代艺术教育等话题。
论坛由留法学人、习艺堂负责人夏意兰女士主持,艺术家、前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Paul Devautour先生也将出席研讨。特邀有跨国跨文化学习生活经验的艺术家共同参与讨论。论坛将尝试帮助理清习艺堂在上海持续发展的国际艺术教育计划的主要问题。
关于习艺堂 www.xiyitang.cn
习艺堂 – 国际艺术研究生院,设址于上海杨树浦路2218号登琨艳先生的创意园林中。仍在规划筹备阶段的习艺堂已在短时间内推出一系列实验、定位活动(包括各种艺术讲学、WORKSHOPS、学术讨论等)。08年4月邀请纽约/奥地利艺术家Rainer Gangahl带领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15位学生在上海完成为期一个月的WORKSHOP工作坊实践。最终成果以师生作品展《断章》(Broken Tales)亮相上海戏剧学院展厅。
关于淞浦727
比邻“半岛1919”创意园,“淞浦727”的前身是上海国棉35厂。作为一处新兴的文化艺术创意实验场所,“老厂房”此次将与10位留法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全新亮相。两层宽敞的展览空间和顶楼的“玻璃花房”:咖啡吧和会议厅,外加可观赏吴淞口往来船只的露天阳台,使这里成为“发现上海”的又一处新景观。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全小斌先生。
留法青年艺术家10人展展期:2009年9月5日 – 9月27日
当代艺术教育论坛:9月5日(周六)14H – 18H
留法青年艺术家10人展开幕式:9月5日(周六) 18H
地址:淞浦路727号(轻轨3号线,淞滨路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