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设计·新媒体

马艺博2009推出顶级中国数字艺术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13 09:42:1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从2002年起,缪晓春开始使用数码技术创作巨幅彩色照片。那些作品始终让人联想到诸如中国社会不断深入的商业化,那个古代文人的孤独与盘桓,以及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对比等。近年来,缪晓春索性舍弃了镜头,直接用电脑软件来创作3D艺术品。他参加这次大展的作品名为《坐天观井》,以历史经典绘画作为视觉表现结构的基础,创造出一系列奇异的当代蒙太奇形象和虚拟现实。

基于对历史图像的主观释义,缪晓春“坐天观井”依托的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荷兰绘画大师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代表作“欲望花园”(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缪晓春在此把中国成语“坐井观天”反用为“坐天观井”,如果说“坐井观天”是比喻人的眼光狭小,认识有限,难以把握宏观世界的本质,“坐天观井”则是形容把人放在空中反观微小的事物,也与“坐井观天”一样难以认清微观世界的本质——即使互换观看的位置,认识事物能力的局限性是相同的。

莫斯•博斯的作品是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组画,两边侧翼打开时,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主画面。在左翼展现着天堂,中间是人类追求麈世的愉悦,右侧是地狱。在缪晓春的版本中,他依照最初的构图重建了这三个画面,但植入了他自己的图形和人物角式。通过三维软件,缪晓春把视线超越各个部份正面表达的影像,而看到隐藏在后面的画面。他重新演绎博世三联画中似乎不为现代人理解的种种细节,以这个时代的语言来描绘作品。透过这个再演绎的创作,新创立的一套谜团隐喻了缪晓春氏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对生与死的看法。

观赏完这部长达16分多钟的作品,我们惊讶地发现,缪晓春的动画技术,堪与卢卡斯的ILM相媲美。在艺术表现方面,缪晓春试图将镜头中的画面置于一个超长构图框架之中,并将这一构图风格与中国古代绘画相结合。他认为传统的国画,无论横轴还是竖轴,都与西方绘画在其固有的时间性上存在根本不同。与根据焦点透视法构成的西方绘画 (或照片)相反,卷轴画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场景和与之相应的消失点。同一个人物多次出现,就像一个叙事者会带着观众去看画。数码技术使他能够在3D影片中实现这一源自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他可以将许多图像拼入一个单独的画面,创造出极其微妙的细节张力和精细的拼接转合。这种“卷轴”式演绎,让缪晓春的数字艺术,沾染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气氛。

本次“数字艺术中国•马来西亚”,将缪晓春《坐天观井》当作重头作品推出,并为之特别搭建数百平米的巨型展厅并购置专业展映设备,这也是这件中国数字艺术巨作首次亮相吉隆坡,届时观众可一饱眼福。

卜桦09新作直击金融危机

本次“数字艺术中国•马来西亚”,中国动画代表人物卜桦,将携她2009年的新动画《慌慌》和2008上海双年展作品《野蛮丛生》参展。主角依然是卜桦培育多年的“北京小妞”,而在《慌慌》中,“北京小妞”一改以往骑鸟、斗龙、打弹弓等形象,开始玩起了吹管——不但自己玩,还和多部片中配合良好的伙伴梅花鹿一起玩,甚至是,片中的背景人物也都人手一只吹管,不停地吹着什么。

卜桦 动画作品 《慌慌》

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策展人王泊乔介绍,卜桦的新作,反映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芸芸众生态。吹管其实只是一个小道具,片中的人们,用无意识的吹管动做,来排解心中的恐慌、茫然和焦虑。自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以前固有的很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失业、焦虑、贪婪心态的集合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恐慌和茫然,在危机面前,人性中的阴暗面和人的渺小,暴露得淋漓尽致。

令人瞠目结舌的多媒体舞台剧

丰江舟默默致力于数字及多媒体艺术创作,已经有10多年之久,其声音装置艺术《噪音检查》2003年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引起轰动;2007年的声音映像装饰《复眼》,获得学术界很高评价。这次参展的作品《浮城游生》,可以看出丰江舟在多媒体艺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他将自己以往最常用的声音元素与多媒体视频与表演结合起来,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国际性。

丰江舟 《浮城游生》

丰江舟《浮城游生》实际上是由他创作并导演的一个多媒体视觉实验舞台剧,一般的故事总习惯有结尾或寓意,这部作品却是用视觉元素做为线索和结构,表演和多媒体相结合。作品是对城市兴建和破坏的思考,对个体索取与浪费的质疑。用视觉来搭建框架,强调声音与影像、演员之间的互动。声音与影像可以互相解释,演员穿插其中。两台数码电脑灯和LED、音响控制系统,使声、光、电多种科技元素交相呼应,把浮华人生中城市的喧嚣、生存的状态、寻找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数字艺术“嫁接”水墨

数字艺术的前卫性和现代性有目共睹,但和水墨绘画和结合还并不太多。本次展览还带来了著名当代艺术家张小涛的《痕》, 他以水墨动画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汶川大地震的思考。这部不到10分钟的短片动用了一个50多人的制作团队, ‘痕’是指伤痕,也是生命的痕迹。”《痕》将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喧嚣、震灾后的萧条和冷寂,都以黑白色的动画一一呈现出来,观众将会清晰感受到直指人心的震撼力量。

冯梦波21世纪自动绘画机器

冯梦波的互动游戏作品《Q4U》曾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并结合《CS》里的攻打经验,伺机埋伏,对虚拟的敌人进行猛烈攻击或者自己遭到血腥屠杀。而新作品《Q2008》延续了他以前一直用电子游戏做艺术的路线,但这次并不是建立而是拆除和剥离,他通过后台程序把游戏中的城市、空间、背景全部取消,利用游戏程序中的一个接口来实现把一个时间序列同时呈现在屏幕上,空白的背景上人物动作也被压缩在一个单幅画面之内,像是一部二十一世纪的自动绘画机器。

冯梦波 《Q2008》

谭力勤的数码原始艺术

木材、兽皮和现代的电脑动画技术,这看起来并不相干的3种东西,却被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数码艺术教授谭力勤进行了奇妙的艺术组合。本次谭力勤为大马的观众带来的作品将给人无限想象。

马艺博成东南亚亮点

由于东南亚区域艺术大众对数字艺术的了解,与欧美中日韩等地的程度尚有一段距离。这些国家有众多艺术家在进行数字艺术与多媒体艺术的创作,再加上研究者、策展人、画廊业者、美术馆甚至是拍卖行的推广,大家对这类新兴艺术都有一个比较清楚地概念,进而懂得从另一种角度欣赏作品。而东南亚区域的数字艺术版图内,恰恰缺乏了以上三个元素:创造者、推广者和欣赏者。所以马艺博09作为推广者,拉拢艺术家和观众,为东南亚艺术大众制造一个欣赏数字艺术的入门。

事实上,以往罕有数字艺术作品在各大博览会中亮相。本次“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2009”,大胆将数字艺术展作为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展览活动,可谓艺博会的一大突破,也在本年度东南亚艺术博览会的PK中成为独一无二的亮点。如今,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不仅仅改变着世界,同时艺术进入了数字艺术新阶段。就数字艺术而言,全世界的艺术家目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未来马博会仍能坚持将数字艺术为特色之一,则将走在艺术博览会的最前沿。

   上一页   1   2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2009 推出顶级中国数字艺术展(图)
· 20个完美的体育运动数字艺术作品
·  艺术中国专访《城市索引_数字艺术中国》策展人王泊乔
· 城市索引——数字艺术中国
· 《乱码时代》黑峰个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