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
State Legacy:Research in the Visualisation of Political History
主 办: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
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艺术设计创新研究院(MIRIAD)
角屋(Corner House)
策 划:黄专(中国)、约翰•海雅特(John Hyatt)(英国)
附:中英策划人简历 黄专 约翰•海雅特/John Hyatt
艺 术 家:王广义、汪建伟、隋建国、曾力、卢昊
学术顾问:巫鸿、汪晖、赵汀阳
展览时间:2009年10月17日-11月30日
开幕时间:2009年10月17日18:00
地 点: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
会议主题:国家政权的构成、显现与文化传统
主 持:朱青生
时 间:2009年1O月18日10:00—12:00,15:00—17:00
地 点: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
历时近两年的“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是由黄专、约翰•海雅特主持、OCAT和MIRIAD共同开发的文化视觉史研究项目,它由巫鸿、汪晖、赵汀阳三位学者的重要论文、一个有王广义、汪建伟、卢昊、曾力、隋建国参加的重要展览以及相关的历史图文资料构成,这些成果将以一个思想史与视觉史研究文献集的形式呈现。该项目与英国曼彻斯特最为前卫的非营利性艺术空间角屋画廊共同主办,2009年4月——6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10月17日——11月30日将移师至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曼彻斯特和深圳是两座具有特殊意味的城市,它们分别代表了工业革命起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化试验地,这种意味更使其具有了某种文化象征意义。
“国家遗产”展主题是探讨中国近现代“国家”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想史和视觉史意义。它围绕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史和视觉史逻辑,讨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观念对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形成的意识形态影响;以及国家由文化实体向政治实体、精神实体转换中的视觉形式、图像元素(符号、产品、仪式、空间)等课题展开。
在这个项目中“遗产”特指在中国近现代国家观念形成中以物质产品、政治空间、文化仪式、审美活动等方式存在的视觉性元素,当我们将其置于一种反思性位置时,我们与它的关系就进于到一种解放和超越的状态,我们称其为“超意识形态”。这项研究的艺术史目标是:它将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一种从史学意义和反思立场而非犬儒主义、形式主义角度把握其政治发展方向的独特视野。
三位中国著名学者的论文分别从中国由古代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的历史逻辑性、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多维性及这一过程中政治史与视觉史的复杂关系等方面,为这一课题的展开铺垫了学术基础。
“国家遗产”展由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研究性作品组成,它们分别从工业、政治、城市、文化等角度探讨国家视觉遗产中的意识形态、精神价值、权力符号意义,及它们与中国“现代化”这一独特历史个案的关系。
王广义的作品《东风-金龙》,从汽车由一种工业产品在中国演绎为一种文化、政治和消费符号的过程,探讨现代化工业产品作为权力幻觉符号和消费符号之间的诡异关系及其本土转換中的思想史和视觉史意义;汪建伟的作品《观礼台》是他对建筑师张开济“天安门观礼台”设计的历史符号系统、政治仪式空间等复杂的文化功能调查的结果,它通过采访、文献考证及图像比较等视觉历史学手段,展开了在新中国建立时一项具有复杂政治学、文化学内含的建筑工程的遗产价值;隋建国的作品《大提速》,通过“提速”这一现代化课题在中国近现代国家铁路设计中的历史演进,研究“速度”这一现代化观念对重塑中国人心理、精神、价值及生存环境的复杂意义;曾力的作品《水城钢铁厂》,以对上世纪70年代影响中国工业革命格局和方向至巨的“三线工程”的视觉调查,突出冷战意识形态背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设计的影响及精神后果;卢昊的作品《复制的记忆》,通过对北京城九座古城门的虚拟复制,以一种文化乌托邦态度对中国城市建筑进行的视觉文化史“研究”。
以这个展览为起点,OCT当代艺术中心曾与《读书》编辑部于2007年12月共同举办 “视觉遗产:政治学还是艺术史”座谈会,这次会议使该项目的文化意义得以初步显现。与会者包括费大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刘骁纯、吕澎和巫鸿等重要学者,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国家观念形成中的视觉元素展开探讨。该讨论会的内容随后刊发于2008年7月的《读书》上。
今年十月,在“国家遗产”(深圳站)展出期间,OCT当代艺术中心联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中心,组织于此项目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会议借助北京大学多学科平台和学术研究力量,邀请当代中国人文科学各领域最为出色的学者集聚,从不同角度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国家政权的构成、显现及其文化传统,即中国人具有怎样的政治观念;新政权建立时,变更后的国家权力如何被表述,如何通过物质形态显现出来,以及显现方式背后的文化传统。
曾力《水城钢铁厂》
卢昊《复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