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
陈小丹 Chen Xiaodan
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
Born in Fuzzhou, Fujian, China
1987至今 生活工作在上海
From 1987 till now Lives and works in Shanghai
展览 Exhibitions
2008 “盛开——陈小丹个人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
“Bloom——Chen Xiaodan′s Solo Exhibition ” Shanghai Art Museum
2006 “花非花” 北京 宋庄美术馆
“FLOWERINESS” Songzhuang Art Center, Beijing
2004 “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 爱尔兰都柏林国家现代美术馆
Dreaming of Dragon’s Nation :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National Museum of Modem Art, Dublin, Ireland
2003 海上风-------上海当代绘画展 德国汉堡 建筑艺术中心
Wind From Shanghai-Shanghai Contemporary Painting Exhibition
Architectural Art Center, Hamburg ,Germany
1993 中国油画双年展 北京 中国美术馆
Chinese Biannual Oil-Painting Exhibition China Art Museum, Beijing
访谈:生命的轮回或共生是否特别美丽动人?
江梅-陈小丹
江梅(以下简称“江”):从一开始,你的作品好像就与“花”结下不解之缘,但你表现的“花”又不是现实中的花朵。记得1990年代后期,你画了一批油画,画面上的“花”似花非花,只能说是一些花朵的“意象”罢了,它们漂浮着,充满了情绪化的意味。能谈谈你当时创作这批画时候的状态吗?
陈小丹(以下简称“陈”):我喜欢花。我每年都种向日葵和鸡冠花,秋冬将它们收藏起来。还有些花,我种了多年。1990年代后期是我真正投入创作并由此获得新生的时期,作品中个人的东西开始显现。我将不谐调的东西放在一起,表现某种动感和自由感,这些都是当时内心里特别真实的东西。
江:同时期你还用肉色和绛紫色的纸做了几个大的似花非花的装置作品,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材料来做作品的?
陈:那个大花的长度有1.2米左右,手工纸做的,有中国宣纸的感觉,看上去很东方,感觉挺好的。其实,我多年以来一直想做大花,但试验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因为花瓣轻薄柔美的感觉是其他材料很难表现的。那些纸是2001年我丈夫买的,都是各式各样好看的手工纸,至今我都非常喜欢。
江:后来为什么画画少了,却在陶瓷材料的创作上投注了很多的精力?
陈:到2003年,一直画得比较顺利,油画已经参加了一些展览,并且也听到了各种评价,但我自己反而有些犹豫,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希望做些新的尝试。碰巧那年夏天在一个朋友的陶社里玩,做些陶的东西。陶土最让我心仪的是可以一气呵成,原样烧结就可以,无须忍受翻模的麻烦和破坏。这材料挺随我,作品出来后效果很好,很有意思。后来发现利用这种材料可以融合进自己的很多想法,我喜欢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于是就做下去了。
江:后来的这种以陶瓷为创作媒介的方式和以前你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的陶瓷创作有什么不同?
陈:不相同。在学院我读的是设计专业,造型方法多是制图、车模、翻模等。时隔十几年,我一直没再碰陶瓷材料。再用陶瓷做作品,完全是不一样的想法了。这时,我自己的观念很明确,即当代艺术可以用任何材料、手法去创作表现。
江:2003年你做了几件陶上彩绘的雕塑,造型比较奇特,有骨头状的,有花苞状的,也有“馄饨”形状的,乃至脏器形状的……它们仍然与“花”的意象有密切关联,只不过朴素的材质、变异的造型、生理性的色彩,令人产生特别的感觉,觉得有一种异样的美学在里面。这批作品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陈:作品里的意象主要是一些花的元素、我喜欢的东西的造型,加上一点疯狂的感觉。产品造型一直对我有 特殊的魅力。动物脏器在市场上常见,我不怕且感觉带点幽默。那时工作室常常有各国的访问艺术家,看我作品时,有人会摸着自己的肝脏说就是这件、就是那件,很搞笑!
江:这批作品给人的感觉非常敏感又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并且有一种受伤的、尖锐的东西在里面。
陈:许多人看到第一眼就说:“像伤……”与你在2005年写我的文章《伤花怒放》的题目不谋而合。我喜欢天然的、有残缺的美,对于特别精致完美的东西和人都有点恐惧感,觉得会很累或者很苛刻,但我又求完美。也许个性矛盾容易造成焦虑,有一点不如意就会反应很大,对于负面的东西也就特别敏感……这或许是受伤的、尖锐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