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与外化:徐晨阳绘画作品展2006-2011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5 15:37:2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水边 1455x1120mm 油画 2009

 

内观与外化

回国五年,在北京这个热闹的城市里,有间画室可以安静画画是幸福的。

就像儿时,常常一个人在家里,沉迷于用圆珠笔在纸上罗列无数稚拙形象来实现自己的奇思异想,直至画满白纸。既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得到夸奖,画画只是一种需要。

于我而言,绘画既非呐喊,也非吟颂,它只是讷讷的自语,和自己的交谈。

我是一个习惯于内观的人,很少有要直接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冲动。比如看到一个吸引我的风景,或者其它使我触动的对象,我会欣赏,会赞叹,但少有在画布上将其再现出来的欲望。尽管我的作品呈现着具象的形态,但在实际创作中,很少会在画面上直接写生所画对象,即使对象就在眼前。实物虽然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总觉得太过具体。我希望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让我有出入回旋、冥思逐想的余地。

画画也可以说是我通向内心的途径,它不是面对外部表现而是向内的挖掘过程。自己的一幅画是否完成,取决于能否到达心里的某个点上,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内观之后的外化。这有点像一种矿物质的结晶,它存在于内心的深处,在外部刺激和作用下渐渐形成。当然它是意念,是心绪与情感,而非物质的形态。绘画是将其外化的方式。

探究这种表述方式的由来,无疑是体质与性格使然,同时也是自幼受感于传统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觉得东方艺术的特点在于对世界的观看方式上,其视线是向内的,投射于心灵,是一种内观。纵观中国千年以来的绘画史,无数杰出的绘画作品都是这种观看与表达方式的体现。

正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或者郭熙的《早春图》,画中所精心描绘的并非现实中的某座山峰,某个景观,而是画家的胸中丘壑。虽然画面所呈现的似乎很具象,甚至有着超越现实的真实,但那是一种心象的风景。同样,齐白石所精妙刻画的虫草虾蟹,虽然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细细体悟揣摩,但所描绘的依然是画家心中之物象,所以才会妙于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传统中的具象是不同于西方的具象传统的。西方的具象是画家对于外部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是一种理性的再现,而中国的具象是画家对自己内心物象的体味与表现,是构筑于意念和经验基础之上的。

用心体会,用心绘画,由画会心,由画修身。东方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心的艺术,也是通过走近本我,而达到关照外界的人生态度。

“尽心知性,尽性知天”,绘画是否亦是如此?

徐晨阳2011年3月7日于望山园

 

     1   2   3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