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14 09:09:44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王文娟

  日前,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教授应邀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就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精神以及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做辅导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展艺术教育。

  首先,“发展是第一要义”对于艺术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依据国家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学院的实际建设好、发展好当代艺术教育。这是文化发展包括艺术教育的核心主题。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可以大到国家的宏观规划,也可以小到一个大学、一个学院的具体对象。大学作为文化建设知识传授与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集散地,作为传承弘扬人文精神的大本营,要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创新理念,更新知识,培养人才。

  第二,“以人为本”在艺术教育中的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但和以往的大学教育不同的是,现在要提倡的不是以教为本而是以学为本,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的是丰富的菜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机地选择知识。教师以生动多样的方法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勇于创新的观念和动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艺术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例如学校扩招,从让更多的孩子受教的意义上说是好事情。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专业的扩招,从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进步的角度来说是好事,它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但目前我国受教育人员的比例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是比较低的。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数量有限,资源承受力有限。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包括师资、校舍、设备条件的改善等等。

  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偏见: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不好文化课,就让孩子来学艺术、报考艺术院校。这种观念是很片面的,艺术人才是精英人才,艺术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有它的特殊性,艺术教育要有后劲,就不能局限于学院教育现有的条件,不局限于有限的师资,要吸纳全社会的有效资源,为我所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才能,共同参与到建设营造艺术教育的氛围的环境中来。

  第四,统筹兼顾办艺术教育,就是不能单向度而是全面地发展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简单培养有艺术技能或手艺的人,而要充分重视基础理论、文化理论的建设和教育。我们的本科教育要提倡一点应用型人才教育和通识教育,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要改变严进宽出的被动局面。我们提倡专业技能要和文化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更多动手实践和社会相衔接的机会。从我们这里走出校门的孩子不应该是单纯技艺之人,美术院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不应该是艺术匠人。只培养技艺,私塾就可以做到。进了学校,就要接受全面的文化教育,因此,让我们的学生不要仅盯着眼前的作业,课堂的任务,而是要在努力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成为一个好的艺术鉴赏者、普及者、公益文化建设者,这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多一个画家只是小众,多一个好的文化艺术的决策人,文化艺术普及者、服务者,其受益的则是大众。另外,我们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从业心态,培养独立人格、公民意识以及与同学、老师沟通的能力,与社会沟通交往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努力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搞好学院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建设,让孩子们在积极上进的和谐氛围中健康成长是一切院校教育的基本育人要求。

  最后,冯远和艺术学院的师生互动交流,针对科学发展观在艺术教育的落实方面师生所提的问题做了精彩解答。

  关于当代艺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冯远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出现了许多负面沦丧的情况,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普遍现象。他认为,一个坚持人文精神和理想的人,他的意见应当是代表了社会建设者的意见,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力量。一切以人为终极价值、追求目标的人文精神论者,他的任务是站在道德高地的角度和精神维度的立场上发出对现实进行批评的意见,致力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