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公共艺术VS当代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13 15:08:02 |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邱家和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张江公共艺术国际论坛,应邀参加的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大多有在公共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乃至政策管理方面的高见,因此论坛给记者许多宝贵的启发。不过启发最大的,却不是他们有关公共艺术的宝贵经验,而是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当代艺术。

正如日本专家南岛宏所指出的,与公共艺术相比,当代艺术因为其对资本与资本主义的依赖,似乎成了有钱人的艺术;而公共艺术,特别是小地方的公共艺术,似乎只是与普通百姓有关。反过来说,公共艺术,对于艺术市场而言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因为,除了其在这次论坛上所热烈讨论的“在地性”,也就是其妙处必须到现场观看方能体会外,公共艺术对什么样的人都开放,谁都可以免费观赏。这就犯了艺术品收藏的大忌:不能藏之名山、独家拥有,因此也就不稀罕,不具备特殊的收藏价值。

尽管如此,用公共艺术来观察当代艺术,却有许多另辟蹊径的角度:比如艺术起源于人类初民的祭祀、战争等仪式典礼的公共需求,因此,原始艺术是地地道道的公共艺术。艺术以收藏为考虑为依归,那是财富高度集中后才出现的“文明社会”特有的现象,艺术逐渐丧失了娱乐群族的本性,而成了少数人手里的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当下的当代艺术,成为资本倾心的对象,也成为资本的工具,被资本逐利的本性所驱使。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共艺术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的一贴清醒剂、一面镜子,让其时时不忘艺术的本性,记得自己的本来面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公共艺术在中国也已经被资本的魔棒所垂青,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中国当下的公共艺术,以前不久世博园发布的雕塑方案而言,其总投入的规模之大、投资之巨,足可令世人咋舌。正如著名艺术家、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所说的,眼下的中国,公共艺术项目从过去预算不够,到了钱够不够不用考虑的节骨眼上,所以,问题已经变成艺术家能不能拿出让出资方心动的作品了。另一方面,公共艺术是否能点化环境,带来画龙点睛的效益?也成为许多资本关注公共艺术项目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项目的投入,对资本而言也能带来经济回报,也有理财诀窍。不过,那就需要另外再作专题讨论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