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吴冠中:中西融合之惰性路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10 21:07:26 | 文章来源: 张羿的博客

在中西融合方面,吴冠中走了一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他采用西方艺术的技法和材料,而表达的却是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

吴冠中没有真正了解西方,因此,他的艺术创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吴冠中受到鲁迅的影响,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具备是非分明、嫉恶如仇、真诚坦荡的性格。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存在的根本缺陷。

作为一个号称承继“五四”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吴冠中的问题是,他不仅未能在“五四”基础上继往开来,甚至根本没有领略“五四”精神的精髓。他所推崇的中西融合之路,实际上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大遭诟病。

而他对梵高的崇敬,对梵高艺术激情的理解,也未能使其达到梵高的境界。梵高的激情与他信仰的失落和灵魂的挣扎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梵高是一个迷途的羔羊,但他的激情仍指向宇宙终极的奥秘。吴冠中不可能理解,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梵高,在经历了信仰的失落和灵魂的痛苦挣扎之后的激情,与世俗世界的激情仍然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含量。

因此,吴冠中对梵高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苦难不会终结”的理解,也只能是在世俗层面上的理解。吴冠中效法梵高,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艺术,他仍然与梵高存在根本的不同。吴冠中把艺术当作自己的宗教,而梵高则因灵魂的痛苦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也终结了艺术。在梵高之死面前,艺术是苍白的;而在吴冠中的艺术面前,死是强大的。吴冠中的艺术缺乏震撼灵魂的力量。

事实上,吴冠中既不深谙现代性,也不了解古典文化的欠缺,他只是将现代艺术的技术层面和本应被超越的古典文化进行了简单的嫁接。这实质上是一种中西文化的惰性融合。吴冠中作品的这一特性,表明他不具备一个世界性艺术家应有的思想高度。

吴冠中的这种局限性,反映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与其艺术造诣的绝对性关系。他最崇敬的思想家是鲁迅,认为鲁迅是最伟大的,思想是最深邃的,是不可超越的。而鲁迅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并非是一位能够开创时代的具有普世性的大师。

即便在鲁迅思想的层面,吴冠中也未能真正领略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鲁迅从根本上是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并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因此,吴冠中本质上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艺术家。即便现代性是一种毒素,也必须了解这种毒素之后才能真正地超越它。而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家,吴冠中与现代性尚完全隔离。他对世界,对东西方的了解,完全建立在鲁迅的著作之上,这无疑是他极大的局限。

他既无现代艺术家之“败坏”,也无传统艺术家之“陈腐”,然而他的作品仍然缺乏创新。吴冠中式的中西融合走的是一条歧路,尽管他反对民族主义,但他骨子里仍然是民族主义。

因着信仰的缺失,吴冠中也不具备洞悉生命真谛的智慧。在《病妻》一文中,吴冠中写道:“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撒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

把艺术当作拯救苦难的种子,可见吴冠中心目中的上帝是模糊的,他还没有了解上帝的智慧和作为。因为上帝早已赐下拯救苦难的种子,但那是基督,而不是艺术。

 

注:以上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网站的价值判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