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回归十年前后话──从香港视觉艺术历史谈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26 17:28:24 | 文章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细顾内部的矛盾,欧阳宪在《若即若离的城市:香港的主体性》(2001)一文明正地将个人与主体并论,认为不论香港人对身份的集体追求,艺术家最终能落实的还是一种诚实、完全个人的主体性,这是香港艺术的真正价值和历史意义所在。他指出“非正统”的艺术家转移至日常生活和寻常人事,相对的是官方主导中西融合的“正统”、而处于阿巴斯(Akbar Abbas)所言对殖民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各变体之间的调协。欧阳宪引证的艺术家包括60-70年代出生的梁志和、石家豪、黄丽贞。这次与“正统”碰壁,似乎是要跟中西共融、承传、以至官方论述的框架划清界线,以提示置于内部边缘的“非正统”视艺创作对主体性的追求。

2006年,梁展峰提出70、80年代出生的年青艺术家,作为“走向城市中的个人自处和解脱”、站在“中西中心以外”的边缘位置。他去年在为十四位青进艺术家举行“出走”展览的策展文本中,试图为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归类,强调他们重视自身处境的个人经验。其分析既走出中西二元论述以至各种主义的藩篱,且引用前阵子在日本流行的卡通片《新世纪》作比喻。是次展览呈现了新一代艺术家的声音,以自身语言为新一代书写论述,这种自我表述,是否主体意识的伏线?燃起主体的醒觉,对推翻宰制的意识和日常经验,以至对批判、解放、革命的属性推磨,似乎未必是是次展览的进路。

今年2月何庆基为《默默密密》展览撰写的《默默无言》一文,细述新进艺术家陈素仪、陆贞元和陈美轩,以后工业的手工作品呈现私人创作的小历程,提出了“内敛─私人空间”的看法。何亦指出三年前策划《亲密集记》时,曾提及过香港的艺术创作在回归前尚有较多讨论社会议题,近年却像纷纷走进极细小的私人空间,如梁志和的室内照、黄丽贞的衣物鞋履、李杰的格子布。事实上,梁志和于1994年完成了第一件在家拍摄的摄影雕塑作品“水坑口后”;黄丽贞于1999年已发展成瓷鞋、瓷衫的作品;李杰在2001年后已发展至格子布纹的画布脱框创作。但这“个人化”创作的延续,是否如文末所述,在说明外边世界不能作主,唯有走进自己最细小的私人空间?这种“低调缜密的私人探索”,按梁宝山分析,近年为满足艺术市场、“休闲化”和专业化的需要,“私密说”已失去颠覆性,没有九七期间装置艺术和“个人即是政治”所呈现的批判力度。而张颂仁、欧阳宪以画廊当主身份提出“私密说”,其批判力及认受性亦备受质疑。

四.主体的探路

回归十年,从主体批判意识出发的个人艺术创作,可从女性自主意识为主的展览或书写中找到,尤是2000年由文洁华编写的《自主的族群:十位香港新一代女性视觉艺术家》以及去年在艺术中心举行香港与中国、英国艺术家联展的《酷/爱身体》。直至去年的8月,由潘大谦、刘建华等策划的《零坐标的疆域》展览,相信是一次对主体性和互为主体性的明正探路。十四位香港和台湾艺术家,透过作品创作和研讨,探讨文化身份主体性的议题。尽管这是殖民时代没有好好处理的问题,但那怕诸多因素的阻挠,主体意识的燃烧和实践,实在是进入后殖和解殖的必经之路。

在香港回归十年前后,香港、国内、英国曼城前后纷纷举办展览。除了香港官方歌舞升平的庆祝展览和活动外,其他的展览是要找出香港的转变图象?或是重顾中心对他者的想象?立足当下,本地的艺术工作者也认真落力去响应。今年在香港艺术博物馆举行的《不中不英》展览,就是重点推出以广东话为香港独特语言文化的主题式展览。其中程展纬的作品“学习广东话”,自觉自我语言被消解,透过解域化方案建构语言的快感和欲望,让亚洲人或外国人仕学习这种边缘性语言,尽管是沟通失效,还是呈现一种自身语言跟外来语言相遇时的普遍性距离感。对此宫绮云认为此作品表达广东话在领域上被殖民或全球化英语消解中产生的憎恨或失落,不论是借自本地人或外国人的口,我都深感到用广东话发声的不可能,或是逃离殖民中心多域语控的困难。事实上,不单是语言,对历史、文化的自主权,经过天星、皇后两役后,艺术家、文化人大抵也经验到一直被夺去的东西抗争的难度。

2007年7月1日在土瓜湾牛棚艺术村举行的“Talkover/Handover 10年回归前后话”的展览研究计划,可说是一个建构香港视觉历史的实践起步。亚洲艺术文献库趁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公开搜集关于九七前后的艺术资料,并邀请了十二位回归时期活跃的艺术家,再由他们各自邀请一位现活跃于香港的艺术家和工作者进行对话,表达十年前后对个人、社会、政治、艺术等的反思。而参与是项研究计划的艺术家,将会把对话延伸,以独立或组合方式,透过不同媒介、素材的作品,在艺术村的1a空间展出。

事实上,该会的研究员魂游在去年已对香港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进行过一项研究,特别采取艺术家口述历史的方法,然后进行脉络的书写和对表演艺术类型作出量化分析,对于进一步历史质化的研究,提供了相当参考的资料。是次展览计划再以对谈方式,追踪近十年的香港视觉艺术的发展脉络,可为前提的艺术历史文本以及本文作出补充和修正,而更重要的是,是项计划强调主体发声的重要性,从艺术家自身出发,对个人创作与各方面的整合,透为自我表述和批判论述,进行主体书写历史的实践。

与此同时,刘建华今年5月至9月进行“艺书港艺史”计划,邀请九位艺术家一起探究香港历史的书写和论述方法,相信对书写历史的方法会作出更深层的探索。

2007年6月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